时评>>铿锵而歌>>

吴睿鸫:“重典治痰”是一项系统工程

2020-04-24 19:15: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4月23日上午,北京召开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实施已近18年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迎来第三次修改。记者了解到,对随地吐痰、便溺;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乱倒污水、垃圾;焚烧树叶、垃圾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罚款额度由过去的20元以上50元以下,拟提高到罚款50元,情节严重的罚款200元。(4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公众对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开始重视起来,尤其近段时间以来,推行公筷公勺和分餐制、不吃野生动物、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文明生活风尚倡议,屡屡提起,并在不少地方已开始实施起来。而北京对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大幅度提高罚款额度,不仅能倒逼公众养成文明习惯,也利于增加人们对制度的遵从度。

前些年,全国不少地方都搞过“治痰”。罚款从5元、20元、50元起步,一路飙升到100元、200元,甚至高达2000元。开始之初,深得民心,全民参与,可最后结果,“吐痰罚款”大都会有名无实,草草收兵。

在国内,比较推崇“重典治痰”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新加坡《环境公共健康法案》,法案明确在公共场所吐口水或吐痰的人,第一次被抓到会面临最高1000新币的罚款,第二次就面临2000新币罚款,要犯了三次或三次以上,罚5000新币。尽管这条法律在世界都很有名,但要知道,新加坡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文明国家,并非靠重罚成功的,而是靠全民参与城市公共管理,经过数年居民素质提高才达到的。自1958年以来,新加坡一共发动过100多项全国性公民运动。而且运动期间,被发现违例者不罚款,而是被警告一番,好让他们适应新的法规。

具体到北京此次提高处罚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执法难、取证难以及处罚难等问题。治理“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味地靠提高处罚标准,而主动让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同时,采取“疏导”方式,比如,在公共场合与街道上提供方便,让吐痰者有地可吐。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