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易地扶贫搬迁,要“安居”更需“乐业”

2020-05-18 19:18: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扶贫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最直接的举措。近年来,张家口市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等问题,抓住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机遇,努力实现应搬尽搬,2016年以来的4年里,搬迁总人口达到10.3万人。通过搬迁,众多贫困人口彻底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从此过上新的生活。(5月18日《河北日报》)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打实的民心工程,是补齐贫困地区发展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首先要做到“搬得出”,做好贫困群众的住房安置,让贫困群众“挪穷窝”住上好房子,这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2016年以来,张家口市共实施11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项目,目前已全部交付使用。全市99个深度贫困村,其中就有31个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那么,住进了新房子,能否过上好日子?这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安置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问题。易地搬迁不仅是为了解决住得好的问题,更是为了群众能致富。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我们必须要确保搬迁群众能就业、有事做,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进而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般而言,搬到一个陌生环境后,搬迁群众都要面对由此带来的就业压力、身份认同、安置区管理等诸多“不习惯”,特别是一旦安置区管理和服务相对滞后、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话,这些“不习惯”就会变成搬迁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这一点而言,易地扶贫搬迁不只是简单地“挪个窝”,还必须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从培育特色产业、培养劳动技能、创造就业条件、落实扶贫政策、提高保障能力等方面对搬迁户进行精准帮扶,多渠道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

从张家口实践来看,要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就要注重跟进产业扶持和配套措施,特别是要加大就业扶持,强化稳定收入支撑。要在安置片区周边大力发展种养、旅游等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也要鼓励安置区周边的农村合作社、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并开发小区物业管理、护林防火、河湖巡查等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贫困劳动力就业,促进搬迁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掘富源。

值得注意的是,易地搬迁群众来自不同的村,由过去的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牵涉到在生活习惯、文化差异、思想认识等方面与搬迁地的融合问题。这就需要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一站式办理党务、民政、就业、维权、物业等业务,全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积极倡导倡导文明乡风,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工作政策性强、难度较大的长期任务,要确保搬得出人,更要稳得住心,让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我们要强力推进配套设施、拆旧复垦、社区治理、公共保障等后续扶持,突出问题导向,下足绣花功夫,把每一个细节做实、抠细,把每一件实事办牢、办好,确保各项扶持政策有效接续,真正让搬迁群众走出贫困,走向新生活。(刘凤敏)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