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唤醒乡愁的“乡土教材”可以更多些

2020-10-11 13:25: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秋季入学后涿州市的好多中小学的课堂上都有了“乡土教材”的教学。乡土教材,成了涿州这个秋季的一道景儿。(10月10日河北新闻网)

地域和历史,生计与生活方式,文化遗产,节庆,自然以及发展与变化等,组成了“涿州乡土文化”系列图书。这一系列本土文化的合集,不仅走进了涿州的课堂,更引起很多社会人士的关注。“本土教材”受欢迎之下,我们看到的是乡愁以独特的方式被重新唤起,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

在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大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正面临着巨大冲击,但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何记住乡愁文化?是依赖于文化典籍的记载、凭借文化学者的解读,还是寄希望于政府的推动干预?多元化选择之下,涿州从学生抓起,推广“乡土教材”,用举措创新让学生时代的孩子认识脚下的土地,感知家乡的风物,守住“乡愁”。

“乡土教材”备受关注之时,涿州乡土教材推广人之一王晓辉反复强调,“不要为推广乡土教材赋予更多更高大的意义”,“文化的自信心等等,不是靠一本教材能建立的”,事实确是如此。文化自信的坚定并非一朝一夕,也非一个举措就能实现,但挖掘乡愁里的文化,留住有文化的乡愁,已成为现如今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愁密不可分,而留住乡愁不仅能够维护传统乡土社会的风貌,也能够增加人们的文化自信。

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它的核心是乡土文化、特色人文。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现代人对故乡独特文化的眷顾,也是对本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守。只有守正创新,努力让乡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使其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更多人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乡愁文化才能有效且长足地激发社会大众的情感,并绵延不绝。

一套“乡土教材”看起来很小,它只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航向灯”;它也可以很大,当更多的“乡土教材”走进生活,有更多的人坚守这种独特的文化自信,就能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对中国传统美德的传承、超越与创新。(任勇响)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