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数据注水”的直播经济,还能走多远?

2020-11-13 13:45: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双十一”前夕,澎湃新闻经过连日调查发现,直播带货市场背后隐藏着一个“黑产”链条:可花钱改带货销量,增加观看人数、互动评论、点赞关注,涉及抖音、淘宝、快手等多个平台。(澎湃新闻)

仅需几十元钱,便能瞬间“涨粉”几万人,看似“火爆”的直播经济背后,却隐藏着这样一条“黑产业链”,而看似可观的销售额却是“一捅就破”的泡沫,这样的直播经济,怎么会走得长远呢?

数据造假,实则是对消费者的欺骗。主播们通过制造直播“火爆”的假象吸引更多消费者注意力,以很多人“正在购买”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销售目的。但这本质上是一种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税务总局三部门联合召开规范线上经济秩序行政指导会,自觉维护线上经济竞争秩序,并要求:杜绝刷单、刷评、炒信等失信造假行为,不得发布浮夸的直播带货“战报”虚增流量,不得从事商誉诋毁、裹挟交易等违法违规竞争行为,或依托算法推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进行“隐形”不正当竞争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靠虚假的数字营造的一时的销售火爆,如果其自身的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即便一时扩大了“知名度”,但广为传播增大了其低美誉度的风险,差评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也会随之而来。除此之外,或许也会催生另一条“不良产业链”——刷好评、消差评。

此外,掺了“水分”的直播经济也进一步加剧了直播经济的恶性循环。因为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主播们纷纷选择购买数据来标榜自己的带货能力,而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更多主播不得不加入这一恶性竞争中去,最终陷入了“买数据——销售“虚高”——“泡沫”破碎——再买数据”的恶性循环中。

当数据造假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单靠行业自律已经无法推动这一问题的切实解决,更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硬性规定。在执行层面,敦促相关平台提高监管技术,理清利益关联,设定平台准入标准及规定,不要陷入利益漩涡中而忽视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明白的是,直播经济是当前一种新经济形式,有其独特优势和存在的必然性,规整并非取缔,毕竟,要想走得长远,单靠数据造假制造的泡沫幻景是走不长远的。(郭炫彤)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