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本网锐评>>

文学无界,落笔有声

2020-12-04 10:38: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肃宁周报一个副刊版面叫“武垣风”,有着一群特殊的投稿者。他们都是草根,记录的都是生活小事,但质朴的字里行间,却展示着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个个鲜活的灵魂。(12月3日河北新闻网)

报纸上的专门版面,犹如一个小天地,记录着质朴简单的文字和平凡美好的生活。字里行间便是家长里短、酸甜苦辣,每一个“草根”投稿人都是一段故事,都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情世故。文学本应如此,宽广浩宇,无关风月与功利,却能包容每一个愿意倾诉往事与情感的落笔者。

一个人便是一段历史、一片江湖。生于天地之间,每个人生而不同,各有一泓秋水,百川入海,汇聚成缤纷世界的弱水三千,取其一瓢饮,或甘或苦、或辛或柔,滋味何止千万。正如每一片雪花都不尽相同,每一段人生也各有千秋,如果能将这些故事化作文字记录下来,那便是一本人生姿态的“百科全书”。正如“武垣风”投稿人所说:“谁的生活不值得记忆呢?”人生旅途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或许让人高兴,或许使人痛苦,或许令人迷惘,或许教人释怀……但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我们去记忆,去追思。

制衣厂工人李艳娟写表姐,写自己,平凡日子中的细节都被她记录到文字里;环卫工人王俊喜写诗,写短故事,描述过日落,也感慨过朝阳;数学老师王荣写黑暗日记,写童年记忆。落在纸上的文字记录下故事与情感,也带着执笔人跳出了生活的束缚,收获了精神上的自由与广阔。

每个人都有记录生活、分享感动的权利,这既是文字魅力的彰显,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文学创作的方式,使之不再是作家的“专利”,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融入了平民大众生活之中。文学回归平民,是进步、是机遇,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学中来,创作的思想碰撞才会更加激烈,也才能使文学不断推陈出新,焕发生机。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书写的、推动的,文学只有根植于人民之中,才会更有生命力、创造力、前进力。我们之所以因“武垣风”版面上的文字而感动,是因为其记录了最平凡人的平凡事,虽无华丽辞藻却满含深情,折射出生活的美满与不易、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岁月的低吟与轻叹。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故事,需要更多能够承载与包容“草根”投稿人创作的平台,他们就像“社会放大镜”,将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与遗憾、成绩与困扰展现出来,为社会管理部门提供更具体生动的参考。这种真切传达人民忧患和声音的艺术,不正是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所需要的吗?(宋鉴)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