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周炎: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多方支持”很重要

2020-12-16 10:50: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近日,中国青年报在针对特殊儿童的一项报道显示,将近一半的特殊教育在校生正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有网友这样形容普校融合教育的推行现状:“似乎是看得见的曙光,却又是摸不着的未来。”而要真正实现“融而合”教育的理想状态,相关部门还需建立多方支持体系,为特殊儿童提供人际关系场所,提供正确的行为模仿榜样,逐步打破隔阂。(中国青年报)

就在今年两会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提交了《关于修订随班就读相关政策 促进提升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并在建议中表示,为了切实保障所有残障儿童及其他特殊需要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建议尽快修订《随班就读办法》,并在新修办法中基于《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精神扩大政策对象范围。

的确,法律要与时俱进。随着我国残障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些法律法规中,也应该体现出更多的改进措施。除此之外,针对我国特殊儿童融合教育面临的很多问题,也应尽快建立多方支持体系。

比如,针对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始终有限,而残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对教师的依赖性又相对更高。但很多家长都倾向于选择让残障儿童随班就读,这就需要解决残障儿童与其他儿童的相处问题,避免出现冲突。近些年,在残障儿童的融合教育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学校的软弱和家长的不配合。部分家长认为,和残障儿童同在一个教室,会影响自己孩子。

显然,需要让这些家长认识到,一个班集体里有一两位特殊儿童,并不是坏事。一定程度上,这恰恰是让孩子从小认识社会多元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和特殊儿童的交往,也是让孩子在相处中学会尊重、包容、理解和共情等。而对于特殊儿童可能遭受的异样眼光,甚至歧视和嘲弄,就需要把法律法规、健康价值观,普及给家长和孩子。

除此之外,学校在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也应该多一些“人情味儿”。在日常考核以及一些常规检查中,设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对孩子的评价内容应更加多元。对于行动不便的同学,同意家长陪读。针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就将教学目标定灵活调整。教师们也要加大对特殊儿童的关心力度。在特殊儿童入学之初就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水平、适应能力进行测试,向家长询问孩子的病史、教育史、治疗史和家庭情况,和任课老师了解残障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等做综合评估,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

特殊教育的本质,不是要将一些残障儿童特殊化,而是用比常规教育更多的耐心和智慧,让他们的学习生活趋向正常化。这就需要给特殊儿童提供平等交流的环境,帮助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信,觉得社会是包容自己的。在满足特殊孩子社会支持需要、带来平等尊重的同时,也让教育体系结构与教育实践变得更具弹性、合作性与接纳性。

最后,推进特殊儿童融合教育,要告别温室独立成长。要做到此,义务教育基础更加坚实,做到特殊儿童“全覆盖、零拒绝”,各类资助项目、资助标准也不断提高。非义务教育稳步发展,借助禁止歧视、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等方式,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留得住、发展好。夯实“融合教育”基础,需要教育部门联合多部门持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专业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等支持保障工作,为特殊儿童争取更多的上升通道。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