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吴睿鸫:过度索取个人信息会让扫码点餐“变味”

2021-03-16 11:13: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健康码、乘车码、付款码、点餐码……如今,越来越多的二维码代替了公交卡、银行卡、菜单等实体凭证。只要用手机软件轻轻一扫,就可以完成诸多操作。这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忧。以扫码点餐为例,明明顾客只是想点个菜,却被要求关注公众号,有的还要求验证手机号码、授权个人地理位置,更过分的,还会让顾客填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不然就不能点菜。  

扫码点餐作为餐饮行业新兴“无接触服务”,手机一扫即可完成排队、点餐、结账等服务程序,在大大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商家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受到社会各界与普通老百姓的积极追捧与赞许。

然而,有些商家在扫码点餐过程中,由于过度收集顾客个人信息,让不少消费者颇感无奈。最近,有媒体报道随机走访了100家餐厅,其中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35家需要关注公众号,20家还需要手机号注册会员填写个人信息,否则,就无法点餐,还有12家餐厅的点餐系统要求顾客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或在扫描点餐二维码后即自动成为会员。

这意味着,当顾客举起手机进行扫码点餐时,就进入到了餐厅设置的系统中,由于用户的姓名、手机号码、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在扫码点餐时被授权,所有的操作都会在系统留下痕迹,这些消费痕迹就成了商家的数据资产,接下来,餐馆就开始向消费者发放优惠券,推送各种营销活动,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更为重要的是,顾客的个人隐私信息有被泄露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作为扫码点餐,实在没有必要实名认证,也没有必要注册成会员,直接点餐即可。而商家利用点餐为借口,变相胁迫获取姓名、手机号或关注公众号行为,就相当于过度索取个人信息,不仅触犯了《民法典》中每个人有安宁与拒收广告的合法权利,也让扫码点餐“变味”,甚至“变质”,消费者吃得不顺心,甚至有些胆惊后怕。

鉴于像扫码点餐等手机移动小程序,缺乏基本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以及管控措施,国家层面应当利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及国家工信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契机,及时制定出个人信息利用边界,划出底线与红线,包括监管手段,让商家不得从事超出用户同意范围或者与服务场景无关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这类过度索权行为,要进行及时清理,发现一起,惩治一起,防患于未然,从而有效保障个人信息收集的合法性、正当性与必要性。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