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丁家发:付费实习,是从大学生身上“薅羊毛”

2021-07-13 09:50: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暑假来临,不少大学生踏上了实习的道路。在人们以往的认知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实习赚一笔零花钱,一些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甚至靠实习可以为下一学期攒下学费和生活费。然而,最近“付费实习”“天价实习”等屡屡成为网络热点,要想得到一个亮眼的实习经历,有些大学生甚至不惜花费高额费用。(7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就业竞争压力巨大。不少大学生执着于找到一个好的实习经历,为自己的简历加分。而一些求职平台和中介机构却“磨刀霍霍”,高价推出所谓的“付费实习”,从大学生身上“薅羊毛”。笔者认为,付费实习往往不是什么“捷径”,而是套路大学生的“天坑”,必须加以提防,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这种不法行为,以保障大学生们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19998元冲刺大厂offer”“金融、券商、快消实习内推”“1对1服务,世界500强名企实习内推”……在淘宝、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这样的“商品”随处可见。不少商家声称,自己的“导师”覆盖多家知名企业,均为在职员工,只要进行专业指导,并交纳几千到几万不菲的费用,就可以拿到一份亮眼的实习机会。不少大学生认为,即便花了巨额钱财,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实习,最终找到一家高薪或满意的单位实现就业也就值了。在如此心理作用下,为了孩子未来有一个体面的好工作,家长也就不惜掏腰包,为孩子的高价“付费实习”买单。

诚然,求职平台或中介机构为大学生寻找好的实习机会,适当收取一定的中介等费用无可厚非,但“狮子大开口”数万元高价叫卖“实习机会”,同时还借“内推”之名,推销一些高价的培训课程,就是变着法子从大学生身上“薅羊毛”,无疑显得非常不道德;情节严重的,或涉嫌欺诈等违法行为。而实际上,在面试过程中,招聘人员通过问题很容易就能辨别出学生究竟是真正在实习,还是只是花钱买了个名头。也就是说,大学生花费高额费用买来的“实习经历”,在应聘过程中经不住“考验”,很容易露出马脚。其实,即使没有实习,大学生通过总结和复盘在学校的实践经历和学生工作经验,一样也可以证明和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理性看待付费实习,不要被不法人员套路,落入付费实习的“天坑”,花的钱最终也就打了水漂。

“天价实习”在网络上已发展成一条明码标价的“灰色产业链”,某些大厂员工甚至依靠“内推”获得灰色收入。而这些从业者,有的是名企员工通过卖“内推”名额赚钱;有的是中介机构一边高价收取“内推”费用、一边寻找名企中的“带教”导师;还有的是留学机构“兼职”做实习中介,为出国留学“刷简历”的人提供实习。然而,这些付费实习真假难辨,稍不留意就有可能落入圈套,钱财损失不说,好的工作也成了“泡影”。由于大厂一般不签实习协议,或平台、中介机构仅为口头上的承诺,一旦双方发生纠纷,大学生想维权讨说法也就举步维艰。

付费实习坑害大学生的现象必须遏制。一方面,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加大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和严厉打击利用付费实习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对大学生举报或遭遇的一些不法行为迅速立案查处,尽量为受骗大学生挽回经济损失,对违规违法的平台和中介机构予以严惩,直至吊销相关资质;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也不要盲目相信第三方机构所宣传和吹嘘的内容,在选择花钱购买“实习机会”前,应当先冷静思考思考,看看其中是否有诈或存在猫腻,从而甄别、识破不法人员的套路和骗局,以防止上当受骗钱财受损。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