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孟伟:对于“丁克”,不妨多些正向的情感反馈

2021-08-19 16:29: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从2010年的3.10下降到2.62。在国家政策松绑,鼓励多生的背景下,“少子”和“无子”依旧是不少现代人的选择,关于生育焦虑的讨论也从未停止。“生”的疼痛、“育”的不易,即便“丁克”这种看似“反主流”的选择同样阻力重重。(8月19日澎湃新闻)

说到不想生,“丁克”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丁克一词是个舶来品,本身是“dual income no kids”,要满足条件的话,首先是dual income(双收入),就是夫妇双方都有工作、有收入。在过去,丁克侧重于强调女性的劳动参与,被视为妇女解放的一部分,后来随着国情的变化、生育政策环境的改变而“小众”。的确,三胎都放开了,丁克越发显得格格不入。

既然双方都有收入,为啥还不生?其实不管多生、少生还是不生,当前的“生育困境”是类似的。一是经济负担重,生小孩并不是生了就完事,更难的是养育孩子,比如教育投入。二是小孩的照料问题,现在很多人因为夫妻双方都有工作,小孩只能老人来带,这就涉及到家庭的基础条件,比如房子是否足够大。三是女性对职业发展有担心,不论是生是养有一定负面影响,拒招孕妇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体现。

当然,选择“不生”除了这些共性因素,更多的还是个人主观意愿。援引一位女性的说法,“我不是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好母亲,恰恰是因为我担心我会成为一个太理想的母亲,所以才选择不要成为母亲,因为我要把这一部分对孩子的爱,对社会的能力,统统留给我自己。”此外,还有一些人单纯是因为对小孩不感冒,觉得与其对孩子情感上依赖或者出于养老的考量,不如去打造独立人格。

值得玩味的是,即便你有千百种理由选择“不生”,大家也会拿出“金科玉律”来进行规劝。我们都知道,衰老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所以养儿防老往往是人们“规劝”丁克的最大理由。同时,“传宗接代说”也是主流说辞,认为这些人不生孩子就没有基因传承,就不会生生不息,由此等价于不要孩子就是空洞的自私论,不生小孩整个人生都不完整。进而,他们成了“异类”,甚至被孤立。

其实,人生中完整的方式和道路有很多很多种,没有哪一种完整肯定优越于别的完整之上。只不过有人选择发展自己,有人选择“投资”孩子。说到底,“丁克”始终只是少数,不过是个别人对生育权的特殊选择,并不是放大生育焦虑,更不会与社会为敌,不妨给他们多些正向的情感反馈,也读读他们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任凯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