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立法赋能,让大运河文化遗产谱写新篇

2022-04-01 17:09: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30日表决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河北省第一部关于大运河的专项法规,将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月1日《人民日报》)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运河风景,美丽如画。《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用立法赋能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必然让大运河文化遗产奔涌澎湃,发展磅礴,奏响新征程路上的“河北版”大运河之歌。

昔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赵精彩,运河奔腾。大运河河北段总长530余公里,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17个县(市、区),是沟通河北省水系的重要通道。《条例》提出,要推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同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相结合;要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等主体功能区;要统筹建设传习所、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等保护传承设施,鼓励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好非遗成果保存工作;要实施大运河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开展生产性保护,扶持、宣传、推广老字号品牌;要推动非遗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开展非遗研究。一部《条例》,一个大运河文化遗产奔涌澎湃的发展蓝图;一个立法,一台促进大运河文化遗产在新征程昂首阔步的硬核引擎。

宝贵遗产,流动文化,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须担当。提升“河”水质,做好“水”文章,发展“岸”经济,促进“带”联动,优化“面”布局。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是一个系统综合工程,必须通过立法护航赋能。《条例》进一步强化刚性约束,明确规定对擅自在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历史文化遗存未按规定报告所在地文物主管部门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细化了禁止性、义务性规定的违法情形,增加了相应罚则,实现了法律责任全覆盖。这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硬核法治保障。

大运河是地标,是民族精神的向度,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度与高度。一条河,流淌数千年,绵延几千里,沟通南北,穿越古今,承载着无数繁华的盛景和动人的故事,是贯通南北的宏伟工程,是奔腾不息的经济动脉,是源源不断的文化长河。波光粼粼大运河,熠熠生辉文化水。立法赋能,大运河文化遗产浩荡而来,奔涌澎湃,谱写新征程路上河北慷慨壮美篇章。(殷建光)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