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希冀暖评

千年大运河,浩荡出“古与新”的律动

2022-04-15 16:38: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岁月之下,山河变迁。当我们踏上邢襄古地,行走大运河时,仍可体会那些诗文中曾咏赞的盛景。涣涣运河水,载着千年绵长文脉,绕过万仞山,穿过千座桥,始终氤氲着邢台丰沛的漕运史话。(4月15日河北新闻网)

浩瀚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从容奔流,悠悠水脉融汇起中华南北文明。如今,浩荡的大运河涛声依旧,从古至今、川流不息,翻腾的浪花升落起沙石瓦砾,恰如岁月沉浮、兴衰荣辱。大运河,是古与今相隔千年的约见者,是笔墨纵横的历史画卷上无法抹去的铁划银钩,尽管穿越千年,仍能窥见彼时运河水波映照出的人间烟火。

大运河是浩荡奔腾的历史。“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描写大运河的诗句。大运河完成于隋,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疏通于明清,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可以说,运河的开凿、发展和兴盛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大运河就是一部流动的厚重史书。奔流千年,运河两岸处处都是历史沉淀的印记。城河相生,这条古动脉孕育了众多繁华之城。时至今日,大运河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中国文化的记忆载体,奔腾不息的河水也如这时代气象一般,正在变迁中浩荡向前。

大运河是川流不息的文脉。大运河沉默而不静默,纵贯南北的水道慷慨滋养着流经地域的文化,也为其诞生、成长、繁荣、更新提供了养分。那些活态的、弥足珍贵的民间技艺和人文精神,承载着一个个故事,凝固着一段段时光,成为运河两岸最鲜活的记忆。这是属于运河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必须得到继承和发扬。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明确提出维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严格推进规划实施,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加强文化遗产科学利用等一系列要求。在不断完善的制度保护与政策供给下,如今的大运河,正在成长为一条重要的文化纽带,连接着一座座古城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牵引出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大运河是魂牵梦萦的乡愁。运河两岸,一座座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的城市,在岁月的长河中凝聚起河畔的别样乡愁。对于远方的游子、行路的旅人、久别的老友来说,一声声辽远铿锵的号子、一曲曲激越粗犷的乱弹、一块块质若金石的贡砖、一座座坚实沧桑的码头,尽是故土的味道、故人的身影。还有那两岸的亭台楼阁、商铺民居、老街古巷,不因时光流转而黯然、不因阅尽繁华而失色,相反却深印脑海、历久弥坚。

时代在变,运河也在变,河道两岸的城市正在重新寻找与运河的切入点,伴着一脉水韵向未来流淌。如今,河北正全力打造以大运河为承载、文化旅游为主线的大运河景观带,激发运河沿岸发展活力。新时代的保护与建设赋予了运河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份乡愁已成为对家乡发展的美好憧憬。一条充满希望的河流,正从历史流向未来,成为一幅美丽的风景、一首流动的诗,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光彩。

通南北,贯古今,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运河的“古与新”,对应着守正与创新、过去与未来,无论古韵还是新曲,都是如此美妙悠扬,升腾着勃勃生机。这正是运河“活”的历史、生生不息的动力,这份力量,也必将在未来创造出新的更大的文明财富。(宋鉴)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