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宋鹏伟:引进人才岂能权力自肥?

2022-07-20 15:39: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公示显示,这23名博士均是2019年8月-2021年12月在亚当森大学完成博士学历,所学专业均为哲学(教育学),除一位音乐舞蹈学院的副教授备注为“校外引进”外,其余22名博士之前便为该校工作人员。(新黄河客户端7月19日)

  安排自己教师去国外三流大学集体镀金,然后再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每人发放几十万费用,学校多了几十个博士不说,教师们更是拿到了学位和奖金,更不必说接下来可能的职称和分房等待遇了,端的是玩得一手好套路。

  此中争议,何需关注,恐怕他们自己也觉得有失体面。若不是必须走公示的流程,这种"家丑"相信是没有人会外扬的。一个公办高校,拿着上千万元公款“你好我好大家好”,哪还有一点儿教书育人的尊严和底线?其操作手法与足球领域的“出口转内销”类似——去国外的球队呆两年,哪怕上不了场,回国后也可凭履历安排进国内俱乐部。但不同的是,球队可能是私人投资的,公办高校的经费却来自纳税人。

  学经济的、搞体育的、教舞蹈的……菲律宾走一趟,回来集体成了哲学博士,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要说没有学校统一组织和授意,队形断不能如此整齐——入学时间、留学高校、所学专业统统一样,这让校内那些哲学博士情何以堪?早知有此捷径,何必当初点灯苦读?

  再看学校,这所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当然不是野鸡大学,但要说水平,实在上不了台面——2021年亚洲大学排名中的601名,比太原理工还低200多名。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门槛极低——无需托福雅思成绩,免试入学,每年集中授课12周,疫情期间上网课。低水平加上低门槛,似乎解释了为什么这些老师们要舍近求远——想要快速集体拿到博士学位,在国内正规高校办不到。

  按照院方的解释,这是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这样做可以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此话不假,实力水平达不到自然无法通过考核,但他们恐怕忘记了初心——老师们有博士之名,却无博士之实,哪怕骗过了考核组,真的圆了“大学”梦,难道不是坑了前来求学的孩子们吗?盲目张追求所谓跨越式发展,皮袍下恐怕藏着的都是个人私利,早就把办学初衷忘到了九霄云外。

   人才引进,引进的必须是人才,而绝不能把钱分给包装出来的自己人。邵阳学院的做法很令人怀疑,究竟是招不来博士,还是怕新招来的博士稀释在职员工的利益,于是干脆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有利于学校提格升级,还能肥水不流外人田。退一步说,就算是招不来博士,也不能通过这种弄虚作假的手段欺上瞒下,而应该多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事实上,高等教育本就由多层次的高校组成,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而盲目追求规模和层级,学校的工作重心必然不会放在教学上,结果只能是坑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可见,学校所谓的"苦衷"都经不起推敲。如果不信,完全可以公开招聘,看看这80多万元的引进费能否招到货真价实的博士,更可以让这些菲律宾学成归国的哲学博士去其他高校应聘,看看有无竞争力。从更广的角度来看,类似权力自肥的行为有很多——近亲繁殖、本校混文凭等,只是没有邵阳学院这般有魄力而已,但同样都败坏了学术风气,构成不正当竞争,进而堵塞了人才正常流动的通道。此风不可长,必须得到纠正,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