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盛柏臻:精准捐书,才能高效阅读

2022-08-01 15:52: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你为什么读书?答案千千万,然后呢?对不少人而言也就没有然后了。

今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反观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均年阅读量都在10本上下或高于10本。更“骨感”的数据是,2021年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58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则为3.76本。

还有更“骨感”的,2018年5月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布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

冰冷的数据折射出了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正在面临的“阅读烦恼”。物以稀为贵,儿童读物本就少,外加精美的插图与封面设计,一本儿童读物,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并不稀奇。贵,成了贫困地区少年儿童阅读匮乏的“鸿沟”,且难以翻越。

为解决贫困地区阅读难,镇海区近日捐赠的2万册图书颇有些“久旱逢甘霖”之感,尤其这次图书以少儿读物为主,更显精准、对症。也难怪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动情地说:“镇海区捐赠的这一批书,帮山区孩子解决了看书难的问题,我们非常珍惜这份情谊,一定会把这两万册书管好、用好!”

少儿读物之所以成为此次捐赠的“主角”,往小了说是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往大了说却是根除“穷病”的良方妙药。

这不是危言耸听。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节目,记者采访一位因贫辍学在家放羊的孩子,问他,“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孩子说:“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样的回答简直令人绝望。可以想见,这个孩子及其后代恐怕难逃蒙昧、贫穷的宿命。

贫困之所以会遗传,是因为“贫困文化”如同DNA一样也会遗传。这种文化表现为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无助感、宿命感、自卑感;思维狭隘,缺乏远见卓识;屈从感强烈,缺乏主动性。身处“贫困文化”中的人如同笼中之鸟,丧失了改变自身命运的能力和动力,整个社会也将因此失去正常的阶层流动性。

打破阶级固化,首先就要补齐文化知识的短板,让娃娃们有书可读,读对书、多读书尤为关键。2万册书到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对书根据年龄、类别进行精准分类。于青少年而言,四大名著固然好,却未必有《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小王子》等书籍给予孩子们的帮助大。

读吧,不要思考太多成绩和未来。勤读善思,自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越来越科学的逻辑体系,看问题、想办法自然会越来越科学、合理。久之,自会形成一个个有远见卓识而又专业领域不同的群体,在他们群策群力的带动下,共同富裕、富强之梦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