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希冀暖评

让“公益旅游”助力文旅业纾困破局

2022-08-22 19:15: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深圳大鹏新区“公益+旅游”志愿服务工作体系近日发布,将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定为“公益旅游日”,并公布“头号旅客”湾区招募令、“益游图”等操作指引,面向全市游客志愿者推出公益旅游兑换机制,将积分兑换与志愿时数、服务次数深度绑定,让志愿者获得充足的体验感、幸福感,推动“公益+旅游”的良性循环。方便市民一边旅游一边做公益,让出游变得更有趣。(南方都市报)

“公益旅游”也叫“义工旅行”,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旅行者在旅游中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如参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或者帮助旅游目的地改善卫生、教育、文化状况,它能够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公益旅游在我国发展迅速,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一旅行方式。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5%的受访者对公益旅行有兴趣,丰富人生经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被认为是主要意义。2020年以来,各地就针对文旅业陆续出台了纾困政策,而参加公益旅游的志愿者同样是助力文旅业纾困破局的新生力量。

“公益旅游”产品本身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它不需要大规模的硬件设施投资,更偏重于对于当地的服务。在进行公益旅游产品设计时,志愿者可充分利用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设计主题多样化的公益旅游产品系列,如针对文明旅游的公益宣传和劝诫不文明行为、针对家庭出游的"亲子之旅"、针对目的地民俗文化保护的"文化传承"、支持当地发展建设的"乡村服务"、针对团队凝聚力的“户外拓展”等主题的公益旅游等,为旅游目的地提供宣传、技术等支持。

这种“以旅行之名,行义工之事,再以义工之事,助需要之人”的方式,既有助于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支持和加入,也为文旅业纾困增加了拾遗补阙的手段,引领游客从“欣赏美丽风景”到“体验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变,从而使文旅业发挥社会效益,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在逐步进入区域和产业联动互利共赢发展需求的新阶后,“产业联动、跨界混搭”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疫情之下文旅业脱困的必然选择。这样的模式,离不开人才的助力,而具有各种技能的志愿者完全可以深度参与到文旅行业,帮助更快地实现“产业联动、跨界混搭”。大鹏新区首次对外发布了“头号旅客”湾区招募令,即向全市内外公益旅游带头人、专业人士、大咖博主发出邀约,发挥他们的“头部”号召效应和专业能力,用他们的脚步、镜头、IP流量为新区“公益+旅游”加码助阵。

进一步说,公益旅游不仅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在当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背景下,还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创业”,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一些大学生想创业,但或两眼一抹黑,或惧怕创业风险。那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在文旅行业中选择一个单位先做志愿者,熟悉行业情况,然后嵌入个人优势再创业,通过公益创业,去叩开市场之门。

总之,不论是文旅融合赋能城市服务,还是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公益旅游都大有可为。这需要给志愿者更多尊重和善待,更多包容与理解,更多帮助与支持。让志愿者服务从随意化服务向“订单式服务”转变,从碎片化服务向制度化常态化转变,让爱的双向“循环”更畅通,让创新创造更广泛。(丁慎毅)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