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思想偏激”恰是大学精神的一面镜子
河北新闻网
2011-03-28 10: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3月25日多家媒体报道,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其中对于“思想偏激”学生进行会商,引起了不少北大学生的争议。

    “学业会商”,总让我想到医院的“病情会诊”,意味着“思想偏激”已被列入“不受欢迎”的行列,是一种亚健康、病态,需要进行纠偏纠正和“治病救人”,学生难道都病了吗?

    “偏激”,也就是思想观点有点“偏”,行为有点“激动”,所谓“偏”和“正”,也就是说,符合学校管理的则是“正”、“正统”,学校管理者自以为“正”,拒绝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不是一种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单一狭隘的“教育霸主”呢?

    别忘了,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唤醒、包容。唤醒什么?学生的批判意识、质疑精神以及标新立异的另类思维。因为年轻气盛的他们思维怪诞、话语偏激,不仅是一种青春个性,更是一种我思故我在的批判精神。只有打破传统和既定模式,学生才能得到更自由的发展。正因为这样,很多国际一流大学都注重让学生和教师“对着干”、“向教师叫板”。因为在思想和创新领域,只有平等,没有高下;只有活泼,不能打压;只有宽容,没有限制。

    北大的学业会商还是让人感到一种难言的压抑,难道让孩子都成为规规矩矩的听话孩子才好吗?整个学校没有一点杂音,孩子的观点完全一致。这可不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不是让孩子圈在“思想羊圈”里不能咩咩吗?

    社会进入了 “大众麦克风时代”,任何人对于公共决策和社会现象,都可以见仁见智,包括一些网友的偏激言论都得到了国家高层的认同。作为北大管理者,难道要让学生成为“思维哑巴”,这不是剥夺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吗?因为学生的这些所谓的偏激言论根本不违法,要不,公安机关早就制裁他们了。

    北大有着“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美好传统,什么是“兼容并包,学术自由”呢,最首要的标准就是多一些包容、宽容,哪怕学生不听话、很逆反、充满了野性挑战和叛逆精神,大学,也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善待他们,多欣赏“偏激”背后有着重要的思想锋芒、个性思维以及敢于张扬话语权,敢于释放公共激情。接纳、允许这种存在。因为正是有了这种多元化,让每一位学生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魅力,才能营造出真正的博大精深、深邃如海的大学精神。过分限制思想偏激。整个学校一团和气、毫无杂音、死气沉沉,注定会让大学精神走向浅薄、庸俗和市侩。

    如此大面积的强化管理,也应该是北大的重大的公共决策了,学校竟然没有和学生进行任何互动和征询意见,学业会商中的十类标准,这其中包含很多学生隐私啊,比如心理脆弱。接受了会商,则意味着上述隐私会被公开,学生同意吗?不听取学生的任何声音,不尊重学生的自尊、隐私需要,在民主、互动和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这是不是一种“决策封闭”呢。

    更有甚者,学校还说这种做法是“是育人工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人本意识是要将学生需要、科学管理、师生互动放在第一位,管理者自己说了算,学业会商措施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声音,这是标准的“被人本”。

    这些年,很多大学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口号,可如果仅仅是在硬件上的扩容、增地、上规模,而管理思维仍停留在权力审美状态,思想非常封闭,不愿意借鉴国际大学的一些人本理念、尊重意识以及博大精深的包容情怀,不和学生积极互动、强化学生自治、教授治校,而是躺在垄断性政策上沾沾自喜,这种所谓的国际大学,只能是一种美梦。这,恐怕也是北大未能成为国际一流名校的一个重要制约性因素。

    偏激言论的确会带来不利影响,可偏激更是进步和发展的阶梯。因为痛心疾首、毫不留情的“偏激大棒”,更能打破死气沉沉的教育空气,让更多决策者、管理者得到醍醐灌顶的启发、取长补短的进步。偏激也是进步的无形推动力,是大学精神的一面镜子,这一点,北大不能忘记。

  (雷泓霈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