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道德滑坡”背后的社会病灶
河北新闻网
2011-04-19 09: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京华时报》4月18日)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成了“诚信缺失”和“道德滑坡”的注脚,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而笔者的问题是我们靠什么杜绝下一个证明“道德滑坡”事件的产生?谁愿意成为或看到下一个“道德滑坡”事件的注脚?

    学者孙立平先生明确指出,“道德滑坡”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社会病症。道德、思想、文化,这些东西都是一个社会的命脉。是一种基础的、慢性发挥作用的东西。你破坏掉一点点,社会生活似乎还在正常运转,人们也不会有太明显的感觉。但时间长了,一种社会的慢性病就形成了。然后就需要几代人为它付出代价。“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的出现看似是一时的,但无论对政府、企业还是对民众来说,影响却是长远的,对民众心态的影响更是残酷的。

    道德就像氧气,当它普遍存在时,我们往往忽视它,只有当缺少它时,人们才会注意它。亚太地区未来教育研讨会曾提出过警告:将来毁灭人类的不是战争和瘟疫,而是人类的道德。而结合“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可以说,摧毁公众信任的恰恰是抽空伦理道德者,这也反过来证明了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下降的严重性和严重后果。

    道德滑坡现象的出现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社会的公共生活空前增多,公共生活准则也在明显增加,但人们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依然停留在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状态,导致公共生活领域道德缺失和混乱状态突出。“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再次证明,如果不重视伦理道德的培养和提升,就会走向反面,不但让社会得不到发展,甚至是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一些从事发展经济学的权威学者,通过对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主要是由各国非经济因素的差别造成的,其中70%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的政治、文化因素,而最主要的是道德因素。总理“道德滑坡”的判断难道不是一种警醒吗?不是对社会的提醒吗?现实中,有的企业欺行霸市,有的制假贩假,败坏声誉,推销次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采取行政干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等。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序运行,而且助长了欺诈、背信等不良道德的蔓延。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人类设计出来塑造人们互动行为的一系列约束,它通过影响人们对各种行动方案的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而最终影响个人行为的选择。当前的道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中的种种制度安排使得遵从道德的行为成本过高,而违反道德的行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小,这样就加大了人们不遵从道德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要避免下一个“道德滑坡”事件的注脚产生,惟有进行制度化的救治才能达到目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制度和法律,让无良者受到足够的惩罚,而让有德者受到足够的褒扬。

    厘清“道德滑坡”背后的社会病灶是时代课题,而笔者的追问是:谁愿意看到“道德滑坡”的下一个注脚?

  (河南 朱四倍)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