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是个伪命题

   价格一路飙升的茅台酒已经超出寻常百姓的承受范围,客观上沦为变相的奢侈品。正在召开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酒。(新华网1月16日)

   正如人大代表所说,“动辄两千多元一瓶的茅台酒已经‘变了味’,不再是普通的白酒,老百姓对此议论纷纷、意见很大”,并且,从可接受的角度来说,“禁止以财政资金满足个别人群的奢侈欲望,杜绝国币公帑的靡费”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民意需求和社会情绪,但是,回归到问题本身,吊诡之处在于公款消费是一个“可以与否”的命题还是“如何消费”的问题,人大代表应该监督公款消费还是希望官员们消费什么的问题。

    高端白酒在当下既是一种身份、权力的象征,在相当程度上也几乎成了“公务员酒”,是与平民百姓无关的,尽管很多时候老百姓不得不付出相应的成本,但是,却无法享受高端酒的“口味”,正因为如此,茅台酒的价格有时候成为腐败与公款吃喝指数的真实写照。就此,“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就笔者的看法,“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是个伪命题,原因很简单,从逻辑上看,应是先有公款消费是否允许,再有公款消费是否合理的问题。如果说,消费茅台不合适,那么,消费其他诸如拉菲之类高档酒类的物品就是合适的吗?茅台仅仅是公款消费不合理和受到诟病的唯一原因吗?

    “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之所以是伪命题,在于公款消费已经成为潜规则。我们知道,在西方国家,政府的领导讲排场、讲阔气、警车开道、公车私用都会成为丑闻,拿公家的钱大吃大喝更严重,可能下台。德国前央行行长威尔特克就为公款消费丢了官,2002年,他着老婆孩子在柏林超豪华酒店阿龙住宿4天,花销7661欧元。此事经媒体露后轰动全国,威尔特克不得不开年薪35万欧元的德国央行行职位。但是,在我们这里,似乎恰恰相反,把公款消费当成了““特权”甚至是“能力和水平”的象征。不破除这个潜规则,在笔者看来,一切都可能是空谈。

    由此,面对“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必须跳出“钱穆制度陷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指出,中国政治制度演绎的传统是,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一天天地繁密化,于是有些制度变成了病上加病。越来越繁密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这样,制度越繁密越容易生歧义,越容易出漏洞,而执行新制度的人往往在分歧争执中敌不过固守旧制度的人,因而越来越失去效率。“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的背后就隐藏着“钱穆制度陷阱”,因为这混淆了公款消费是否正当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造成对公款消费实质的遮蔽。我们总不能认为公款消费茅台不合适,消费其他的就应提倡吧?

    公款吃喝“能否消费”和“消费什么”不能混为一谈。“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背后的治理陷阱应正视,否则,“公款消费不准喝茅台”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跳出治理公款消费的困境。(朱四倍)

【责任编辑:霍骋远】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