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言献车:隐性福利是权力、垄断下的腐败集结号

    只有市场价1/8的央企福利房,每月倒给500元话费的内部手机号,每年获财政补贴数千万元的机关幼儿园,年会最差也能抽到IPAD2的文艺活动……公务员、国家企事业单位的“隐性福利”,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都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或质疑。(《中国经济周刊》8月14日)

    公众之所以关注或质疑隐性福利,不仅是因为隐性福利没有大众化,更是因为隐性福利特殊的寄主:一是政府利用对权力的垄断而形成,如乱发津贴、福利房、车补等;二是资源垄断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近便利,如自来水公司职工免水费、铁路职工免车费、电信公司免话费、医院职工看病不排队等;三是国有企业利用市场垄断自谋私利,典型的如石油、银行、电力等企业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工资。

    隐性福利寄主存在的理由,要么是公共权利的让渡,要么是所谓的关系“国计民生”,要么是所谓的集约生产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它们共同的、响亮的社会口号是增进社会总体福利,而实质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本属于社会总体福利的公共资源,以隐性福利的形式变成了个人利益。隐性福利,在市场机制下,不合理、破坏社会公平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更见鬼的是,社会大众却要为这种隐性福利埋单:我们需要承受比美国还高的油价,需要面对时不时的税费、电费涨价,需要面对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的现实尴尬……

    如果稍作深层次的思考,就会发现隐性福利就如鸦片一样,利益既得者的依赖性阻碍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为了更大更长久的隐性福利,垄断企业、行业就会追求更大的垄断,千方百计将自由竞争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的革新;事业单位就会制造出怎么也堵不上的缺口,拼命向国家财政要钱;政府和行政部门就会想办法将权力神秘化、私有化,不但增加了腐败的几率,也变异了“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利益集团与社会大众分道而驰,刺激和强化社会的病态群体意识,影响社会的和谐。

    分析隐性福利的原因,以往主要将其归结为垄断,相关制度、政策不够清晰细致,监管不到位,市场化程度低等,这是原因,但并非根本原因,为什么国外基本上没有隐性福利呢?除了法制健全之外,很重要的就是社会分配制度健全、分配秩序规范。而我国的分配模式,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由于各地、各单位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工资可以有一个国家标准,但补贴和福利就没有了标准,让合理性难以判断,于是隐性福利泛滥。而在国外,任何形式的隐性福利,都属于腐败的范畴,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隐性福利必须整改,但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而最直接的,就应该是从分配改革入手,以同工同酬、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为基础,制定科学的可控的收入分配模式,辅以完善的法律制度、最大程度地透明化、严格的稽查和及时的审计,在规范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的同时,彻底消灭隐性福利。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