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郭杨阳:教授言之有物比道德上得体更重要

    本月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钧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节目过程中,唐钧面带笑容,被网友批为“冷血无情”。昨天,唐钧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这样,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12月16日《京华时报》)

    只看“教授笑评民工冻死”的字眼和这张视频截图,笔者也很容易怒从心中起——冷血无情!须臾间,一篇讨伐“冷血”教授的时评就呼之欲出。但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听了该教授的解释和道歉,反倒觉得:出现在政策解读环节的教授,他说了什么话比做了什么表情更重要。如果无视其在电视节目中的政策解读,不听其解释,劈头就是板砖,未免有点“泛道德”化的蛮横。

    汉语里有“言为心声”的说法,可从来没听说过“面为心声”。之于两起民工冻死事件,唐钧教授认为:《救助管理办法》规定的救助对象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而这两位民工不在被救助范围内,从而导致救助失位。因此,他认为《救助管理办法》存在问题有待修改。不管是从专业性还是合理性来看,这个解读都很站得住脚。即使不能因此就断定唐钧教授内心关怀农民工,但至少,在这起农民工事件上,他表现出了一个教授该有的专业素质。

    考虑到央视的舆论平台较高,社科院教授的身份具有相当权威性,如果《救助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能够因此得以修改,那将造福的,远不止两个农民工,而是千千万万的农民工。这比起那些“只为权贵唱赞歌,不为苍生说人话”的“教授”,岂非正义得多?面不为心声,更何况,“笑面”本就事出有因。

    不管你怎么想,面对一些与制度弊端脱不开干系的社会事件,笔者更愿意台前的发言者能够直达问题本质、提出一些建设的意见,而非一脸沉重甚至鼻涕眼泪却言而无物、于事无补。哪怕他是笑着的,只要他能够解决沉重的问题,改变冰冷的现实。只看他做了什么动作,做了什么表情,却不看其实效,本质上是“泛道德”思维在作怪——只注重道德表象,胡乱地挥舞道德大棒。

    “教授笑评民工冻死”之所以会发酵成一起热点事件,很大程度上与当前教授的形象不佳有关。尤其是在“表哥”杨达才车祸现场笑场之后,本就有点污名化的教授群体,一个不适宜的表情,很容易引发网民群体的激愤。但“笑场哥”杨达才对当时的安全事件负有责任,却还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事后也证明他是一个贪官,而此处露出笑容的教授并没有什么行政责任,而他提出的意见也不乏建设性。多元时代,对于事情,必须以辩证眼光、结合具体情况来看待,否则,一哄而上的网络软暴力不仅不利于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冷静地看,又何尝不是比笑场更残忍的举动?

    受几千年儒学教化,汉族是很讲究道德范式的民族,但处在瞬息万变的多元时期,道德范式很多时候需要为制度本质让道。具体到教授的笑容这件事情上,如果他能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时候,保持道德与礼仪上的得体那更好,如若不能,能够不负身份责任,履行社会角色职责也已经是一大进步。至少,比那些空有形式的“假慈悲”者要来得正义得多。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