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杨燕明:纠结教授的笑容不如聚焦制度的冷血

    本月13日晚,中国社科院教授唐钧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解读两起民工冻死事件。节目过程中,唐钧面带笑容,被网友批为“冷血无情”。15日,唐钧表示,他平时的面相就是这样,做节目时未刻意注意自己的表情。(12月16日《京华时报》)

    就因在连线时,评论的事件是沉重的,当教授不合时宜地面带笑容,瞬间刺痛了公众的神经,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何以如此严肃沉重的事件,这名教授在评述时,居然还可以面带笑容?从常理上审视,这的确不和常识,也不合逻辑。毕竟,两起民工冻死事件,好歹也是生命的凋零,无论是尊重生命也好、敬畏生命也罢,都是不该面带笑容的。

    不过,唐钧教授之笑容,却又不值得过分解读,记者也搜了多张唐钧的照片,皆是面带笑容,我也搜了一番,事实的确如此。换言之,有些人生来就面带面容,这的确是没有办法的。故而,对教授的笑容,便不应过分上纲上线,也不值得过分解读。

    更何况,对于民工冻死事件而言,其核心问题,并不在于教授的笑容,不可能说就因为教授略显“冷漠”的笑容,便有了民工的冻死。事实上,一个教授的态度,对民工冻死事件而言,的确是无足轻重的,核心的问题是制度的冷血、救济渠道的缺失,这些才是让民工冻死的真正原因。而对于此的评论,也应更多地停留在社会制度上,而不应聚焦于个人的态度上。个人的态度怎样,对事件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影响,从解决问题上来说,也大可忽略不计;但制度的设计,却是任何时刻都无法忽略的主因。

    这意味着,一个教授的笑容,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即便其不是面相的问题,而是真的微笑,那又能如何呢?有些人审丑疲劳了,对类似事件没有痛感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毕竟,因为制度设计的缺失,才使得类似事件频频发生,也使得公众“审丑疲劳”,即便教授真如此,那也是制度之过,而非教授之罪,更何况现实还并非如此。如你所知,制度设计才是民工冻死事件的生命线,也才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故而,当前我们与其纠结于教授的笑容,不如聚焦于制度的冷血,一个人冷血,其对他人的损伤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一个制度设计的冷血,对他人的损伤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当民工被冻死的事件屡屡发生,是时候对相关的救助渠道、制度设计进行重新审视的时候了,不然,类似的悲剧还会继续,而到时候,教授评价此事时的笑容,也可能不再是面相的问题,而是真实的写照了。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