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1】王 敏:副镇长辞职揭示基层信访困局

    28岁的四川泸州市某副镇长7月1日正式辞职。他在网上发了一篇辞职感言,自称任副镇长两年来,每年平均有4个月在维稳,只有4个月在干“正事”。除工作压力大、收入低之外,还有“价值观”的问题。他至今都在思考:“有些维稳是真的维持稳定保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还是为了保帽子?”

    “地方维稳是在维持稳定保持地方经济平稳发展还是为了保帽子?”这个问题恐怕不仅是这个副镇长的疑问,更是所有在维稳工作中殚精竭力、筋疲力尽的基层干部的困惑。就在前两天,还有媒体曝出当地镇政府维稳一个唐慧6年耗资80万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一面是越来越多的信访上诉案件、一面是疲于应付的地方政府;一面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普通群众,一面是在干正事和维稳中纠结并困惑的基层干部;一面是上级信访部门的应接不暇,一面是越来越低的基层信访问题办结率。当普通的信访案件变成无尽漫长的上访马拉松,当地方政府正常的调解和接访工作变成了围追堵截式的盯访和截访行为,颠覆和打破的不仅是“唐慧们”和“副镇长们”的价值观以及正常的工作生活,还有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的白白浪费以及政府公信力的削弱和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增加。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专家马怀德曾表示,实际的信访工作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信访条例规定的内容,“涉诉涉法信访已占到信访总量的60%以上”。而很多原本可以通过日常行政途径解决却非要通过信访途径解决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这些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信访工作面临的窘境,一方面也向我们揭示了司法不公、基层政府解决问题能力弱化和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为信访工作带来的掣肘。

    由此可见,解决信访困局,还需从根本上入手。既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和干部的群众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加对信访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变事后救火为事前防范,使更多的一般性信访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还要在保证司法的公平公正、加强群众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规范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权力和程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地方法院和基层行政的作用,改变群众不信法而信访的错误观念,将普通问题解决在基层。只有充分厘清信访问题的界限和范围,以更理性的认识和更民本的观念来开展信访工作,彻底改变地方政府“保帽子”式的维稳观念和做法,才能还信访工作减少发展阻力、凝聚发展合力、提供发展助力的本意,从根本上破解困扰“唐慧们”和“副镇长们”的信访迷局。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