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观点2】张秋晓:空饷能白吃源于有人给送饭

    自6月1日起至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在全市公职人员长期不上班“吃空饷”问题治理中,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达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人民网8月23日)

    这些白吃白拿国家工资的“吃空饷”人员,常年不在岗位工作却工资、津贴、补助照领,在其位不谋其政,拿着百姓们的钱却不为百姓牟福,他们是最应该被清理出公职人员队伍的。而无数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普通劳动者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工作,才能换回一笔仅能维持生计的工资,实在有失公允。周口市严查“吃空饷”现象对规范这一问题有很大的帮助,这项活动清理了在岗不在位、有工不出工的人员,维护了国家的形象,也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

    不过,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既然这么多“白吃”者已经长时间不在工作岗位上,为什么他们的工资还能每月按时到账?到底是谁在给这些人不劳而获的机会,谁又该为这样的漏洞负责,这已经支出的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又应该由谁来买单呢?

    笔者认为,吃空饷关键的问题,是有人给这些吃空饷的人“送饭”。“吃空饷”并不是一个新词汇,这个现象也也不是仅仅存在了一年两年而已。一批吃空饷的人被清理了,检查稍一放松,风头一过,又会有下一批吃空饷的人出现。如果不能在财政上断绝了空饷上的来源,给吃空饷者断粮,釜底抽薪,这些“白吃”自然还是会一直呆在岗位上无动于衷,杜绝空饷也就又变成了一个口号,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形式主义。

    空饷源源不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干部作风问题,也可能是监督力度不够,或者是工资制度的缺陷、财会人员的疏忽。但是有一点可以确信,如果“吃空饷”仅仅停留在把“白吃”人员清理的层面上,而不去问责责任人,不去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不去思考管理机制的问题,“空饷”的源头截不住,粮草还会送到“吃空饷”人员的手中,吃空饷就会像春天的野草,一阵风过后,死灰复燃,治理工作也会随之反反复复,只是治了表面的病态,终究也医不好内在的病根。

    所以,“吃空饷”治理工作还是应该从党政机关的自身着手,清理空饷人员固然重要,但治理绝不能止于清理,更应该做的是仔细剖析一下出现“吃空饷”的原因,看看到底是谁一直在给这些“吃空饷”的人送饭,然后再对症下药,作风不扎实的尽快处理,制度不健全的立即完善,这样才能建立起风清气正的氛围,树立起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