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朱永华:对“鞋套照”的围观心态更需要“调研”

    昨日,陕西咸阳市科协主席亚斌建等被网友围观:有网友发现当地官网上,在一张亚斌建等人下乡调研的照片中,居然每个人都穿着鞋套。对此,咸阳市科协回应,因为一行人之前进科普基地的组织培养室穿着鞋套,后来参观大棚和示范园,因地面湿滑,被建议不要脱鞋套(据11月16日《南方都市报》)。

    不需要任何描述,相信任何一双眼睛看到这样一幅“新闻图片”都会感到特别“扎眼”,一群干部模样的男女,在乡间有些泥泞的土路旁,看似在考察农民的果木,每个人的鞋子外部都套着色泽鲜艳的蓝色塑料袋,作为“鞋套”来保护各自鞋子不会与泥泞接触,看到新闻说是领导下乡调研的注解,人们自然会怀着复杂的心情去联想解读,形式主义、作风问题、脱离群众、作秀穿帮等等,无不成为人们想象的由头。

    我们确实不怀疑当地官方对“鞋套”的解释,到医院做CT或到某些卫生要求严格的场所,都需要进出者在鞋子外面套上这种“鞋套”,领导集体下乡到科普基地组织培养室“调研”,被要求穿上“鞋套”也是必须,出来忘记脱掉,或为了防止鞋子沾上泥土故意留着也是情理之中,根本与我们所想象的某些作风问题沾不上边,对于人们的各种调侃甚至指责,调研的领导们完全是无辜中枪,确实有些“冤枉”。

    我们更应当思考为什么这么一张带“鞋套”调研的照片,会被众多网友“误解”,就如不久前在网上“爆红”的一张照片,浙江余姚一位镇干部在前往一户受灾群众家里慰问时,经过一段十几米的积水路段时,陪同前往的老支书为了不让镇干部脱鞋过去,主动抢上前把镇干部给背了过去,就是这么一背,被人拍下照片传上网络,霎时间被背的镇干部遭来骂声一片,更不乏上纲上线,尽管连背人的老支书都出面一再解释完全是出于个人关系密切,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但这位被背的镇干部还是受到了严肃处理,实际上,穿“鞋套”调研的照片就如余姚那位被背的镇干部一样,也是“无辜中枪”,而从被众多网友围观的情况来看,既有网友的某种不正常心态,确实也与领导干部长期脱离群众和作风浮躁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事实上,无论是余姚出现的“背干部”,还是咸阳“惊现”的“鞋套下乡”,要是发生在普通群众身上都是再正常不过,也很常见,人们更不会无端联想,进而言之,如果官员在人们心目中同群众关系密切,和农民兄弟打成一片,作风踏实,下乡深入群众形成常态,在公众心目中烙下的都是“雨水之情”,没有干群之分,这样的照片同样不但不会让人产生诸多负面联想,甚至可能还会被“正面解读”,被称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直受到公众敬重,有媒体报道他购买“豪车”时,众多网友不但没有任何质疑,反而认为袁老及其家人更有资格享受“豪车”待遇,这就可以看出,某些本身很正常的行为,因为官员普遍性的存在作风问题,正常行为出现在官员身上反而让人感觉极不正常,而事实上,不仅很多官员在网络上经不起围观,“连累”着一些普通公务员也对网友围观“诚惶诚恐”,甚至“有苦也说不出”。

    我们在关注这些“奇葩照片”被围观的同时,更应当思考被围观背后的群生心态,人们并非有意识的对官员“找茬”,而是官员长期以来脱离群众、作风浮躁所“沉淀”积累导致的结果,网民只要一看见官员这种“不正常”行为,立刻就会向所有负面进行联想,而某些官员不但经不起围观,反而让官方一查还就出问题,这更让很多网友加坚定自己的“联想”,也让一些无辜官员“受伤害”更深。

    由此可见,政府转变作风、走群众路线,非但不能图一朝一夕之效果,更应当持之以恒并不断向纵深处开展,要用自己不断的实际行动和务实作风来扭转政府官员在群众中的“不良”印象,只要我们各级政府官员的务实作风和干群密切关系能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不但老支书背镇干部会让人感觉到温暖,穿“鞋套调研”更会让网友觉得不仅必要,更是尊重科学、心系农民兄弟的“典范”。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