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陆建林:“电视问政”应当普及和常态化

    事先不知道要碰到什么问题,更没有提前准备的“台本”,轻装上阵坐在直播台前,面对台下的市民代表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必须就市民反映的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11月21日大河网-大河报)

    “电视问政”在当前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地方电视台都搞过“电视问政”,也取得过很好的效果,但“电视问政”这种新型问政方式为什么还是推广不开?为什么很多地方的官员都不敢理直气壮地站在镜头前回答问题,甚至被问得当场冒汗?“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型的问政方式,可以说是最容易让群众接受的与党和政府沟通的工具。它让那些习惯于在镜头前夸夸其谈背稿子的领导干部直面问题都会直冒汗,带来的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通过“电视问政”更能看出这些领导干部在对待群众问题上的态度。笔者认为,“电视问政”应当普通化和常态化。不但要搞,还要在全国各地搞,在每一级政府搞。让群众通过“电视问政”来参与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更可以通过“电视问政”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电视问政”,可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度。“电视问政”都是现场回答,现场没有“台本”,更没有资料可以查询,一切要靠领导干部现场发挥。所以要求被问政的领导干部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全面掌握,不然被问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就要“直冒汗”。如此一来,可以保证被问政官员回答的都是真话、实话,让群众感受到政务的公开透明,也能够让被问出来的问题暴露在阳光下,由于电视媒体的广泛性,群众都在关注这些问题的解决,会让相关部门和单位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力度都得以加强,长期以往,将会极大地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高代表党和政府的单位和部门领导的形象,有助于缓和当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问题。

    通过“电视问政”可以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改进工作作风。因为是电视直播,做不了假,电视机前有那么多的群众在观看。要求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平时必须备好课,把机关行政效能、工作作风等搞好并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对待群众的问题上更加不能含糊。只有让群众满意了,在“电视问政”中才会少问或者不问让领导干部下不来台的问题。“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在这“电视问政”面前是行不通的。只有平时多流汗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才能在电视上面少冒汗。只有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关键时刻群众也才会给你留面子。自己想要在电视上有面子,首先就要给群众面子,只有群众有面子了,群众才会给你面子。

    通过“电视问政”可以更快捷地解决群众的突出问题。今年1月以来,周口市开展此项“电视问政”活动,截至目前已有16名市直单位的“一把手”接受这样的“现场直播”。接到问题205件,处理解决193件。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到,10个月的时间,16个部门单位的一把手被问政,接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比例达到了94%以上。如此速度和效率,不能不说和“电视问政”的直播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是“电视问政”,只是一般的上门反映问题,能够达到如此大的效果吗?值得怀疑。现在能达到这么好效果的直接原因就是通过电视播放出去了,广大人民群众都已经知道了,再不处理群众不答应,自己还要被问责。如此涉及到自己帽子的问题,还有哪个一把手不紧张?共产党最怕认真,只要认真起来,还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

    “电视问政”还可以使政府的信息得到公开等。总之,“电视问政”的好处还有很多。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都重视进来,把“电视问政”当作党和政府与群众相互沟通的桥梁,把“电视问政”当作群众反映问题的窗口,群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只要把“电视问政”搞好了,哪里还需要什么信访接待日?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上访群众?群众有事需要解决,直接在电视直播上面就给你反映来了,他们才不管你会不会丢脸,只要能够解决问题就行。只有将“电视问政”普及化和常态化,群众也才更有胆量来反映问题,也不用成天去找那些“两代表一委员”来帮助问政了。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