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董 平:3分钱也腐败的启示:杜绝公职机构衙门化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5-23 14:53:27 责任编辑:霍骋远

    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扶贫办、农技推广站、民政局……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有些部门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据5月22日《北京晨报》)

    确实,我们已经习惯于听到落马官员贪腐的巨额数字以及他们头上顶着厅长、局长、处长之类的头衔。而这些巨额的数字以及“高大上”的头衔在人们脑子里构筑起“实权部门”的群像,而另一些部门便被归为“清水衙门”了。然而正是在这些“清水衙门”,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

    3分钱的腐败只能用雁过拔毛来形容,但从性质上来说也是的的确确的腐败。由此,笔者认为,“清水衙门”与“浑水衙门”的无形划分,是一种不公平的做法。这种按照部位来划分“清水”与“浑水”的做法,好像某些地方天然地就浑,某些地方天然地会清,而事实上却未能本质地揭示出“衙门”的共性。

    腐败从实质上讲是一种权力寻租,不过是将公共资源转化为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一切掌握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部位,当其成为一个“衙门”,则必然具有会牟利的动力,也就自然会流淌出“浑水”。

    权力哪怕再小,一旦缺少了监督,权力所有人就会有腐败谋私的机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一些看似很清的岗位,譬如纪委书记、学校校长一类人物因腐败问题被查处,现在也并不鲜见了。只要有权力寻租的空间,有什么“衙门”可以还可以天然地归为“清水衙门”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一个地方机构既然成了“衙门”,就必然会遵循“有理无钱莫进来”的铁律。机构衙门化,则必然官员老爷化,吏属衙役化,于是“衙门”所在,必然浑水泛滥。权力不受约束,权力成为私器,必然导致“衙门化”、“老爷化”、“衙役化”,这乃是腐败的土壤。“清水衙门”,不过是权力较小而不为人所注意时的一种状态罢了,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防止机构衙门化。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