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理政

邓海建:高考作文多少分钟判定才合适?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05 17:52:55 责任编辑:霍骋远

    高考阅卷此时正在各地进行,全国的考生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6月下旬的分数出炉,其他科目的阅卷,虽然也有不确定性,但不会差到哪儿去,可语文就不一样了,尤其是作文阅卷,老师手一松或一紧,往往结果就大不一样。近日,浙江某地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向记者反映,语文阅卷速度实在太快,对学生不负责任,甚至一篇作文平均1分钟判阅完成。(6月19日《北京晨报》)

    这是一个标签思维超于事实理性的时代。阅卷老师的吐槽,就像“走廊医生”兰越峰的举报,先不管是非对错,从身份层面来说,自然很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同。当然,乍听起来,一篇作文一分钟,好像有点太草率了,数百字的文章,轻飘飘一瞄而过,对得起十年作文的功夫、对得起“作文培训”的银子吗?连“阅卷老师”都说不负责任了,这就更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于是,自然有教育专家跳出来说,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言外之意,自然是要强调公平。

    不过,世界上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和“和稀泥”。比如高考作文阅卷,一分钟,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两三百字都看不完,但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语文老师(且高考阅卷基本是清一色的语文界的“熟练工”)来说,恐怕未必是多难的事。这就像一个专业歌手,一天可以唱十首歌,依然首首动听,但一个五音不全的,就算“厚积薄发”到一年只唱一句,恐怕终究也是呕哑嘲哳。时间短,不代表效率差,反之亦然。

    至于高考阅卷“不能过度追求效率”的说法,自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经济如此、社会如此,不过属于大而无当的场面话:高考阅卷本来就是公平至上,但时间节点也摆在那里,字斟句酌、严谨推敲,哪年都不可能如此。有人说,即便“一份试卷有双评制度的制约,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出错率”,因为两个老师可能恰巧都很赶时间呢?这个逻辑当然不错,但假设了一个无限恶意的前提:就是作文阅卷老师都是不负责任的,都是只看进度不管质量的。那么,在无限不信任的逻辑里,“人”来操作的高考阅卷,恐怕就是处处纰漏、时时不堪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有几个常识,还是有必要稍稍厘清一下:一者,作文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东西,评分标准保障的是相对公平,而不可能在千人千面的文章前,给出一个经得起所有人考量的“绝对公平分”。二者,高考这回事,论说到底,不过是最不坏的人才选拨制度,别说作文评分时间可以商榷,就是作文题每年也是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只要制度与人是秉持了公平底线、守得住正义下限,那么,它自然就有一个合理的“容错率”,这不是为阅卷者开脱,而是客观评判高考制度。三者,其实不仅作文题如此,文科类主观论述题,基本也面临一样的情况,一分钟看不好作文,那么,两分钟、三分钟呢……就算一刻钟看一篇,试题的主观属性恐怕也注定了它的分数是有争议的、是相对性的。

    判卷一分钟,上学十年功——这听起来让人义愤填膺,公众自然也希望阅卷时间能宽裕一些、阅卷老师能尽心一些,但在高考这回事上,最该关注的恐怕还是“替考”等违法恶例,以及横亘在“特招”等环节上的权钱魅影。至于主观题评分,多些公开透明。多些合理合规,足矣。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