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理政

王玉初:利益在前,道德在后?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16 09:47:09 责任编辑:霍骋远

    7月15日《人民日报》刊载了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2014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不流俗不盲从,不负此生》。讲话中提到,“我们生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就应该在今天的时代中来做人、做学问、做事业。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沈祖尧给出了三个答案:这是一个个人主义抬头的时代;这是一个资讯爆炸,是非难辨的时代;这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

    重利轻义,重利轻德之类的事情在生活中时有上演。“前途”往往也变成了“钱途”。逐利虽无原罪,但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不可获取不义之财,不可将自己的损害转嫁给他人。更令人忧虑的是,那种重利轻德的处世方式,不仅在成人世界愈演愈烈,甚至已开始侵蚀到孩子们心灵。

    同为7月15日,《成都商报》报道了一个令人纠结的事情。10岁的小峰(化名)在公交车上捡到一个钱包,包中有491元现金。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而言,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足以实现他眼下最大的愿望———买一辆自行车。“妈妈,我要拿这个钱去买自行车。”听了孩子的话,妈妈没有反对,但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办法:找到失主,归还钱包中的银行卡、身份证等物品,但要求失主给1000元钱,作为孩子购买自行车的资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失主给小孩子买了一辆300元的折叠自行车。孩子得到了一直想要的自行车,喜不自禁。只是,这一件事,恰恰印证了沈祖尧所说的,当下是一个“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的时代。

    家长认为拾到东西获得补偿是理所当然,孩子只想要心仪的自行车,全然忘记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对此,除了遗憾,还能做些什么呢?又能拿什么来启发人们的心灵,重拾传统美德,塑造高尚的道德怀操呢?

    生活中有不少人感叹,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开越好,腰包越来越鼓,吃的也越来越丰富精细,人却变得不淡定,越来越浮躁,甚至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也就失掉了许多幸福感与快乐。

    面对如此困惑,我们不免会从人的信仰上去寻找答案。那种迷茫、浮躁恰恰是理想信念缺失或漂浮的表征。两千多年前,管仲有一段佳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都需要用心向善,践行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心太满,就装不下善,所以要节制欲望。正如《不足歌》所道,“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娶的美妻生下子,又思无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又思无官被人欺。 做个县官还嫌小,要到朝中挂紫衣……不足歌,不足歌,人生人生奈若何?若要世人心满足,除非南柯一梦兮!”要内心安宁,需要学会舍弃,节制自己的欲望。作为母亲,就该教会孩子暂时搁置自己对自行车的渴望。当然,也可以教给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获得一辆自行车,而不是伸手要,或坐等捡钱包。

    “利益在前,道德在后”之事远不止捡钱包这一种。官员为民追逐利益而贪污受贿,明星为出位甚至以肉博眼球,所谓的学者为了利益公然造假抄袭,街面上的“碰瓷”甚至冒生命之险去欺诈,还有些人自己摔倒反去讹诈,商家为了获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等。不管利益在何方,都应该遵守法律,不可逾越社会公平的底线。除此之外,那就需要将追逐利益的脚步放慢一些,让道德的脚步赶不上来,期待道德与利益同行,不偏不废。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