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感叹于老宅“搬迁”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4-07-23 09:47:14 责任编辑:贾东亮

    在长江三桥和长江隧道之间,有一处呈“T”字型的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公园。进入公园往北走,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在周围高楼的映衬下格外惹眼。这就是和园。记者了解到,这座清代老宅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从江西“搬迁”过来的。(7月22日《现代快报》)

    老宅搬迁,迁入地就像是迎娶新媳妇一样,对老宅给予了盛赞。在搬迁拼装过程中,对原来一些损坏的物件进行了修复,甚至为了配合老宅还在旁边建了一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面积有1700平方米。如此厚待,自是让“嫁”老宅之人可放心了,老宅找到了一个好“婆家”,不必像成龙收藏古建筑担心保护不好而捐给国外。

    笔者虽非不知老宅原址在江西何处?却对老宅“搬迁”有一股莫名的感叹。

    一来,资本是如此的强势。那些发达的城市,不仅吸引了相对落后地方的劳动力和优秀人才,将农村里自然生长的一些大树移进了城市,还要将一些古老的建筑等文化资源挖走。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为了装点门面,不惜代价搬来外地的老屋,让人无法不感叹资本的强势。只是,这种强势搬迁的背后,到底是种下了新的文化,还是人为地割裂了原有文化的脉络呢?

    二来,不能靠卖文化资源的血来换所谓的发展。足球队可以通过很好的青训,培养成名球星出售,用“卖血”的方式来获利。搬出了老宅,估计可以获得一些补偿,又腾出了空地方,说不定还可以盖几栋商品房,又能赚一笔钱。只是,那些古老的建筑等文化资源不像培养球星,它是不可再生的,卖一个就会少一个,卖光了,就像败家子败光家产一样。无论是何地,不能靠卖文化资源的血去换取生存或者是所谓的发展。

    三来,作为城市建设,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味与风格,也不要靠到外地移植。既便是把老建筑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总给人一种水土难服的感觉。我们的城市,其实缺的不是那些古建筑,恰恰是不同的风格。一座城市,若能根据自身的特点,长时间地专注于独特的地域与民俗等文化风格,必定能让城市更有品味与气质。城市的建设,包括一些景观园林的建设,不要简单复制国外的知名建筑,也不要野蛮地搬迁老宅进城。

    老宅“搬迁”,还是少些为好!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