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动态
郭红玲:别把“宴请”不当事
来源:  2014-08-27 15:29:54  责任编辑:贾东亮

    满月酒、婚宴、升学宴、搬家酒、开业庆……在24日中纪委的“每周通报”中,一些借“风俗”之名,行违纪违规之实的干部付出了代价,轻微的受到警告处分,严重的丢掉“乌纱帽”。礼与贿、情与法界限在哪里?人情往来缘何成为权力腐败的“隐身衣”?(新华网8月26日电)

    因喜事“宴请”亲朋好友,本是民间良俗,无奈个别官员假借“风俗”之名敛财,还披着“人情来往”的合法外衣,既破坏了政府官员廉洁奉公的形象,又伤害了法治尊严。与此同时,“宴请”的事多了,更让官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习以为常,不把它当回事了。久而久之,自己也迷失在“宴请”的权力腐败之中。

    如今,大肆“宴请”的铺张腐败有所收敛,节约办事成为首选,因为钻空子甚至违纪的风险最来越大了,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公布之后中,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因“宴请”遭到处分,甚至“丢官”的人越来越多,这给一些想通过“宴请”敛财的官员心有余悸,形成了不能贪、不敢贪的廉政防线,现加上社会监督渠道的畅通与便捷,敛财空间被最大限度压缩,“宴请”节约化、正常化已经成为现实状况。

    不可否认,个别官员还存在“躲过风头后继续”的侥幸心理,人情盛行的民风,都极有可能导致“宴请”敛财丑行的卷土重来,近日在中纪委查获的“私人会所”“豪华食堂”等场所的腐败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关注,就充分说明了腐败行为的隐蔽性和反复性,更证明了清除权力腐败,非一日之功,还须长抓不懈“日拱一卒”的努力与坚持。否则,只会功亏一篑。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然而,对于“宴请”敛财之人,我们也绝不能手软,在遏制腐败的过程中,“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坚定反腐决心,推动中国法治化建设,权力的制度笼子会越扎越紧,不把“宴请”当回事的权力腐败,只会葬送自己。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