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峰:高考对网络语言不宜一概拒绝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5-06-04 08:42:32 责任编辑:霍骋远

    河南考生不能用繁体字、网络语言。6月7日、8日,河南逾77万学子将走进高考考场。考前需要做足哪些功课?如何顺利进入考场参加考试?答题时,哪些“高压线”坚决不能触碰?省招生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为考生详解高考注意事项。除外语科目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学生答卷时不能用繁体字、甲骨文及网络语言答卷,否则肯定会影响成绩。(6月3日《郑州晚报》)

    规范语言当然是必须的,高考在这方面无疑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高考拒绝繁体字、甲骨文理所应当,毕竟这些文字不是通行的规范汉字,同时也折射出个别考生标新立异的投机心态,此风绝不可长。不过,对不能使用网络语言的要求,我倒有些不同意见。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所谓的“网络语言”其实已经跟日常用语水乳交融,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此前网络热词“给力”亦曾荣登《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尚且偶尔能“给力”一把,高考何以如此不“给力”呢?

    其实,网络语言的概念如何界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语言,很难分清到底是网络语言,还是现实语言。比如“菜鸟”一词,原本因电脑和网络而生,现如今却已被各行各业广泛地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了。网络语言用的人多了,就会约定俗成,不断融入主流词汇。2011年第11版《新华字典》出版时,就增添了一些新的语言和文化现象,尤其是网络用语,比如“晒”增加新释义“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时至今日,谁还会把“晒”当成是单纯的网络语言呢?既然有很多语言根本分不清是否是“网络语言”,高考拒绝网络语言的可操作性显然难以保证。

    语言是不断丰富、变化和发展的,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从繁体字到简体字,无时无刻不在“与时俱进”。网络的出现,无疑加速了语言的更新换代。或许正因如此,才让部分人感到了担忧,不想让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造成太大的冲击,甚至上纲上线,认为网络语言“糟蹋了祖宗和传统经过几千年形成的汉语言文字体系”。实际上,网络语言并非洪水猛兽,它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自有其活力所在,既能够彰显个性,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欲望。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需要的吗?

    能包容的语言才有生命力。网络语言也是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也能够丰富汉语言的词汇、促进中国语言与时俱进吗?对网络语言,正确引导远比一棍子打死更科学、更合理。窃以为,高考对网络语言不宜一概拒绝,而应拿出更宽广的胸襟来。

相关新闻

报告称中国网络语言低俗化问题突出

2015-06-03 16:38:28

2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络低俗语言存在“三宗罪”。根据报告,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使用最多的依次为“尼玛”、“屌丝”、“逗比”等。

净化网络语言座谈会召开

2015-06-03 16:36:33

日前,净化网络语言座谈会召开,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了《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即部分网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肆意谩骂,致使流言裹胁公众义愤。

专家呼吁净化网络语言保护青少年

2015-06-03 10:19:36

全国净化网络主题座谈会2日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大厅召开,与会专家在揭示当今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的同时,呼吁大力加强网络语言净化,保护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蔺玉红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不良网络言论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思维习惯,造成精神迷茫和无所适从。

曹雅欣:净化网络语言培养儿童正声雅言

2015-06-03 10:16:47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曹雅欣 中国人固有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就是“子曰诗云”、“引经据典”的方式,也就是引用经典中的智慧语言来表达观点、来阐释思想,这是一种,在理论上有理有据、在形式上温文尔雅的语言表达方式。

透视“网络暴力”现象:网络语言伤人维权太难

2015-05-11 17:46:41

如果不看网友的评论,可能很难想象:打人者被拍手点赞,甚至被说成“怎么不打死她”;无独有偶,近日一张“学生为女老师打伞”的照片同样引发一些网民争议:女老师手持折扇,大步向前,她身后的孩子为其撑起一把遮阳伞。

王玉初:不必对网络语言过度紧张

2015-01-30 17:37:28

“屌丝”“装逼”“逼格”等词语在网上盛为流行,上海政协委员张怀琼呼吁减少网络语言污染,加强对汉语的保护。

融媒体矩阵

想爆料?请拨打新闻热线0311-67562054,登录河北新闻网新浪微博(@河北新闻网官方)或通过投稿邮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闻线索;时评稿件请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 2000 - 2015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