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塞罕坝精神⑤——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上)

2016-10-02 12:47:43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苏畅
2016年3月10日,承德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弘扬塞罕坝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五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塞罕坝精神的内核。

大家好!我叫于士涛,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第三代务林人。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

我的家在河北定州,从小没有见过大山。2001年我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在校期间,听老师讲:“在我省最北部有个塞罕坝机械林场,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林场,也是我们林业人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理想的大舞台”;后来,又在网上看到了塞罕坝许多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从那时起,我就坚定了信心,毕业后一定要到塞罕坝,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2005年10月,通过了层层招聘选拔,我如愿来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

初到坝上,总场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专门带着我们参观了所辖的6个林场。金秋的塞罕坝,万顷林海五彩斑斓、层林尽染,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走,满目美景令我们同行的5名大学生心旷神怡,驱车整整3天都没有跑遍这浩瀚无际、波澜壮阔的林海,深深地震撼了我;当听说这上百万亩森林是老前辈们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用他们的青春、血汗、智慧在茫茫荒原上一棵棵、一亩亩悉心培育出来的,我更加震惊了;在塞罕坝展览馆里,听到了老前辈们爬冰卧雪、挫而弥坚、锲而不舍的创业故事,我的心灵被折服了。当时我想,老前辈们是依靠什么样的力量,在这茫茫荒原上,执着地营造起这百万亩林海?后来我了解到是塞罕坝精神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就是这个精神支撑着他们创造出“人进沙退、绿荫蓝天”的伟大业绩。我默默承诺:“要把我的精力和四年大学所学的知识全部释放到这片充满传奇的土地上。”

后来,我主动要求到最基层的营林区工作,塞罕坝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施工员是我第一个岗位。刚开始的几天我感觉哪里都很新鲜,尽管天天早出晚归,不断重复着间伐树木、修枝打杈这种单调乏味的体力劳动,但仍然干劲十足。可是没过多久,在激情消退之后,随之而来的各种困难考验还是远远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几乎无法承受。

特别是一进入11月份后,塞罕坝的天就像发了疯的怪兽一样,西北风裹着雪花嗖嗖地刮起了白毛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般,屋内外的温差达到了50多度,猫在屋里都觉得冷,去外面上个厕所都要下很大的决心。山上没有自来水,要到屋后的小河里挑,每挑一次水就要砸一次冰窟窿。由于我从小到大从没挑过水,加之雪大路滑,手脚冻的疼痛僵硬,所以经常是连人带桶摔到雪地里,水挑到屋里也就能落下半桶,感觉特别沮丧,特别心酸无助。冬季生产施工作业结束了,经常是我这个未成家的小伙子独自住在营林区,屋外,冰天雪地、寒风呼啸、荒芜人烟,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雪山;屋内,一个人、一张床,还有一张破旧的桌子,既没有电视,也没有说话的人,倍感孤单寂寞。每个漫长的冬夜,是我最想家、想念亲人的时候,孤零零的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只能默默地数着窗外的星星,有时候,数着数着天就亮了。来时的美好憧憬与残酷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一连串地冲进我的脑海,恨不得要马上逃离这个地方,甚至有好几次都打好背包,收拾好了行李。我反复问自己,当初怎么选择了到这里来工作?在去与留的矛盾中,我向父母倾诉,父母劝告我,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要能吃苦才会有出息,而且林业是你的本专业,只有在林业一线才能展示你的才能,发挥你的长处;只有扎根基层才能施展你的抱负,实现你的理想。听了这些,我开始冷静下来,想想亲人们的话,想想老一辈塞罕坝人在那个环境恶劣、物质奇缺的茫茫高原营造起百万亩森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地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想想发生在他们身上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想想自己刚到塞罕坝时的默默承诺,我彻底打消了离开塞罕坝的念头,重新点燃了激情,重新找回了动力,从此,我决心紧握先辈们的绿色接力棒,全身心地投入到塞罕坝的建设中,努力为塞罕坝的绿色事业增砖添瓦、增光添彩。(于士涛)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