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心路丨塞罕坝精神⑥——勇于担当,做新时代塞罕坝人(下)

2016-10-04 14:13:49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马哲
编者注:2016年3月10日,承德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弘扬塞罕坝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五位主讲人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塞罕坝精神的内核,【心路】栏目将陆续刊发他们的发言内容,供大家学习思考。

文丨于士涛

2006年初,我被调到林场生产股工作,跟着一个叫顾殿江的老师傅一起。顾师傅50多岁,是指导基层林业施工作业的骨干,被称为林场的“活地图”。他对千层板林场27.6万亩经营面积内的每个小班的位置、面积、树种和生长状况,都能脱口而出,准确无误。我拜他为师,从他身上学习林场的实际施工技术,再与大学所学的知识相对照,将书本中的普遍理论与这个特殊林区施工作业技术更好的结合。就这样,我在干中学、学中干,在林业生产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突破,使自身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很快成长为一名林业技术骨干。也是在林场这个大家庭的多年培养中增长了技能,提高了素质,在老同志们的传帮带下走向了成熟,自己也由一名林业技术员、生产股股长,逐步成长为一名林场的场长。而最值得高兴的是,在我一遍遍讲述平凡的塞罕坝人创造出怎样的伟大业绩时,相恋多年的女友也被塞罕坝这个英雄的群体所感动,于2011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了塞罕坝。我在塞罕坝住了11年,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这我不但收获了爱情,成了父亲,而且还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

几年来,我们经过不断积累、反复摸索、大胆创新,将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林区作业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森林科学经营管理,实施森林数量和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确保实现增林扩绿。2011年5月我们开始了攻坚造林这个作业项目,攻坚造林就是在土壤贫瘠的石质阳坡上进行造林作业,地皮以下5厘米就是石头,造林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种困难,我们新一代塞罕坝人使用了很多超常措施:采用容器育苗、挖深坑大穴、异地取土回填、覆膜保水等方式方法进行造林,使成活率达到98%以上,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修油路、改标准化营林区等,毕竟这些建设不是我们的本行,但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任务顺利完成,使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一大截。这就是我们,新一代的塞罕坝人,能够复出和创新的一代人。

随着塞罕坝林场的发展和条件的逐渐改善,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和技术人才选择来到塞罕坝建功立业,在总场领导的大力支持鼓励下,我们组建了林场技术攻关骨干团队,积极开展了石质荒山和沙地的攻坚造林、大径级材培育等科研项目研究,为提升森林质量和提高生态功能积累经验;利用塞罕坝的气候、环境、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森林生态旅游、绿化苗木销售和承揽绿化工程等产业发展,整理出一套适合塞罕坝地区特点的森林经营模式,为全国森林经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现在团队共有科技骨干人才30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和我一样的年青人。他们有的直接工作在生产一线,有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真正承担起了建设塞罕坝的艰巨任务。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让我们倍受鼓舞。作为新时代的塞罕坝人,建设塞罕坝的历史重任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肩上。我们深知岗位责任重大,未来将更加充满挑战与艰辛,我们一定会传承和发扬好塞罕坝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勇挑重担、追梦不止,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去书写塞罕坝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