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杨应和:“一个人的学校”帮扶也应跟上

2020-01-06 20:01: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位于福建莆田村口的济川小学三层教学楼,教室里只有一张堆满课本和作业的书桌。今年51岁的温先凤长期在这所小学任教。他告诉记者,1998年9月,他刚到济川小学任教时,有23名老师和500多名学生,“每个年级都有两个班,还办有幼儿园”。现在,全校只剩下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两名教师、一名保安和一个即将退休的炊事员。(1月6日新华网)

“一个人的学校”是温暖的,也是人性化,“一个都不丢下”的教育情怀直抵人心。该校的两名老师辛勤耕耘,无怨无悔,尽心尽责,对唯独一个学生都能不离不弃,坚持为学生开设各种课程,很是令我们敬佩,可是我们感动之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理性考虑。

“一个人的学校”固然有情怀,有担当,但仔细分析,其中还有诸多弊端。从经济成本上考虑,两个教室配上一名安保和炊事员,的确是不划算。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个人的学校”还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人是群居动物,教育也不能仅仅以分数来评判。在众多学生的激励讨论,促进健全的思想。在班组的活动中,通过良好的互帮共帮共助达成协作精神,培养集体团队意识。而一个学生,失去了和同伴之间的沟通,无法和同龄人之间一样展开亲密的师生交流,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比纸面上的分数更重要。

城镇化的发展,青壮年纷纷带着孩子到城市谋生定居;这是社会化发展进程的正常现象。还有就是一些家长认为农村教育水平不高,把孩子转移到城镇学校去了。对此,有着70年历史的学校要保留下来,依靠几名老师勉强留下来显然很勉为其难,这背后有更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齐心协力联合治理。

政府部门利用农村先天性的地理优势,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经济,吸引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回流,为发展家乡经济贡献一份力量。这样的好处多多:家乡企业汲取他们在外打工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技术,他们不需要远离家乡,在家就可打工,同时不让子女做留守儿童。家长的陪伴,让孩子健康安全成长,可谓一石三鸟。

另外,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影响着学校的声誉。这就要求当地教育部门要对这所具有70周年的历史的老学校政策上有所倾斜,优质教育资源适当下沉,教师待遇有所提高,才能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年轻老师前来教学。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对坚守岗位的教师的尊重,更是对贫困家庭的精准教育扶贫。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