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死亡课程”不该在教育中失语

2020-12-21 10:41: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孩子还在上中班,晚上回来跟我们说,自己的皮球虫死了,还专门举办了一场葬礼。”江苏常州市钟鼓楼五星幼儿园的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一开始还以为孩子开玩笑,后来发现,这竟然是幼儿园的“死亡课程”。

幼儿园的一位家长对记者谈到“实话实说,我们还是很忌讳这些话题,一方面是觉得太不吉利,二是担心孩子万一太伤心,不知道如何劝说”。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对死亡的话题一贯是避而不谈、敬而远之。在葬礼上时,家长往往将孩子拉到一边,对孩子解释死亡时会说亡者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不想对孩子描述太多,“死亡”这一话题在教育中处于一种缺席状态。

台湾教育专家张淑美说过: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避讳死亡对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死亡对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死亡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发生,孩子只有理解死亡才能正确看待死亡。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谈论了关于皮球虫的处理方式,参与了皮球虫的葬礼,这有助于他们了解死亡,对生命产生敬畏之感。而一味避讳谈论死亡,为死亡蒙上一层面纱,增添神秘感,会让孩子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日后在面对死亡会更加难以接受。

充满仪式感的葬礼,体现出了孩子们对待皮球虫的认真,孩子们珍惜与皮球虫的美好回忆,正是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们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才要更加珍惜眼前人眼前事。“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品味到失去的痛苦,才会懂得要好好珍惜。

缺少死亡教育也不利于孩子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会变得漠视生命,这不仅是不关心他人的生命,也会不珍爱自己的生命。根据一些学术会议资料显示,自杀已成为中国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低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近年来,年幼孩子自杀的事件频频发生,对此我们感到揪心和惋惜,只有知道死亡的残酷才能更珍惜生命。

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孩子较早地理解到死亡是人生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这对于孩子正确地看待死亡,对于他们正确地看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于死亡的话题不该被轻视,这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石芳儒)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