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周理平:不为手机所“役”,考验家校智慧

2021-03-01 15:38: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伴随着中国各中小学陆续迎来新学期,很多地方的家长、学生收到学校的一则提醒: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但不得带入课堂。(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学习,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网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0)》显示,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9.2%,在使用设备方面,手机仍是未成年人上网的主要设备,超过80%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

智能手机没有原罪,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带来的负面问题却不容忽视。近视率上升、学业负担增加、沉迷游戏、不让玩手机就自杀……这种种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亟待有效解决。学生使用手机问题是当下这个时代回避不了的问题,如何见“机”行事,更加考验着学校和家长的智慧。

2月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这就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在中小学生手机管理中的首要作用。根据《通知》要求,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由此,学校既要禁得好,又要兼顾合理的手机使用需求。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禁止手机进校园是共识,在这一点上,学校应旗帜鲜明反对,行使手机管理权力,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让家长确信为孩子配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对因家庭情况特殊、上学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确需带手机上学的家庭,学校应拿出有效的保管措施,山东、上海等地多所学校设立手机保管箱、设置“养机场”“停机坪”,这些有益做法值得借鉴。同时,学校要严格落实“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这一规定。

手机既“拿得起”又“放得下”,教育引导智慧不可或缺。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很难想象一个对手机花花世界沉迷不已的家长能够教育好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因此,家长在手机使用上首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如尽量避免在与孩子说话时、共餐时玩手机。更为重要的是,在尽量不让孩子过早拥有手机的前提下,家长应告诉孩子健康使用手机,不要在黑暗环境中用手机,告诉孩子使用手机有时间限定,不能没有分寸、不分场合时机,告诉孩子使用手机时需学会保护自己等。

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从来不是哪一个人、哪一方的责任。在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各尽其能,便可实现“役物而不为物所役”的管理效果。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