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吴睿鸫:治理App“窥私”,就该“杀猴骇鸡”

2021-07-06 10:1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7月4日网信中国发布了对“滴滴出行”APP下架的决定,原因为: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滴滴出行问题作为移动出行的行业巨头,占居着中国网络叫车至少80%的市场份额,无数人都在使用它,因此,若滴滴出行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自然会牵动公众的心。

近年来,对APP“偷窥”“偷听”等“窥私”行为,相关部门进行多轮打击。2017年和2019年先后出台《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及《网络安全实践指南——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其中均有对App侵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规范的内容。去年年底,四部门又联合印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试图解决违规行为认定难的问题。前些日子,四部委再次出台七项打击措施。

尤其是从2019年年初肇始,四部委进行了长达一年多专项治理,并取得显著效果。但揆诸现实,由于当前App数量已超500万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然频发,触目惊心,严重侵害公众的个人权益。

仅2021年6月,工信部就通报过291款侵害用户权益App。根据通报,工信部重点督促用户反映问题较多的实用工具、学习教育、生活出行、求职招聘、运动健身等五类企业进行整改,并进一步加大对App弹窗信息关不掉或者未显著提供关闭功能标识,开屏信息等方式欺骗误导用户跳转至其他页面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实行上,对于App“偷窥”的行为,当前缺的并不是法规规定,而是对相关法律的执行效力。将于明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针对该问题提供了规制框架,其中第1034条明确宣示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根据《网络安全法》,侵犯个人信息的,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并可责令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证照。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获取行踪轨迹、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50条以上的;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等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个人信息500条以上,就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对APP“偷窥”“偷听”等“窥私”行为,行业大有“鸡”、“猴”并举作乱之势,在有效治理方面,仅靠杀几只鸡,等于于事无补。因此,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来个“杀猴骇鸡”,将滴滴出行成为治理样本,果断亮剑,参照既有法律,该架下架,该罚款罚款,若此次滴滴出行触犯刑事法律,要严厉追究刑责,决不姑息,最终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