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八面来风

“拒收现金”还需“法”“情”兼治

2021-07-26 16:30: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对外公布,二季度依法对18家拒收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作出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从1000元至10万元人民币不等,被处罚的单位包括公共服务机构、医院、景区、停车场及保险公司等。(新华网)

人民币现金是法定货币,体现国家信用。人民币现金流通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有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拒收”。然而,现实中,一些商家为了方便省事,明里暗里拒绝现金支付,给持有现金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群体造成很大的阻碍。

人民币现金为何如此不讨好?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微信、支付宝、电子银行等各种支付手段更加多元化,相比现金支付更加便捷、高效,对现金支付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现实场景应用限制了现金的使用,如一些无人值守停车场、无人超市、电商平台等,消费方式及习惯的变化,让现金无用武之地。

维护现金正常流通使用环境,还需从法律、情感等方面着手。  

法律层面,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币法制建设,修订和完善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概念,规范执法检查程序,准确界定拒收现金行为,让人民币现金使用有法可依、更有底气。同时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普及人民币使用法律知识,增强公众遵法守法意识,引导公众维护人民币信誉、抵制拒收人民币的行为。

情感层面,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拒用现金可能进一步扩大老年人融入社会的“数据鸿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也都会有跟不上时代发展节奏的一天,此时保护老年群体权益,也将是保护彼时的我们,全社会应共同营造支持现金支付环境,“等一等”老年人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帮助他们融入时代,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数字经济发展是未来趋势,但无论何时,技术进步都不应丧失应有的“温度”,维护健康的人民币现金流通环境,是人民需要、文明需要,更是传承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的需要。(徐桂勇)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