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苏绍玮:“选课经济学”拉低了教学质量

2022-01-30 17:23: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选课不看课程内容,先看老师是不是“四大名捕”;有线上课程就不选线下课程;选只交作业的课程,不选要考试的课程……近年来,高校中流行起了“选课经济学”——如何用最少的时间、精力、作业投入换取最好的成绩,一些本科生在选课前总要“精打细算”、“课”比三家。(新华网)

选课之前四处打听、多方探查避免“踩雷”,小投入换高绩点这种选课“哲学”,在高校学生中早已心照不宣。根据教室容量和老师教学要求,大多数课程会限制学生人数,在选择一些“吃香”的课程时,甚至会上演抢课大战,学生们对那些所谓的高分“水课”趋之若鹜,而一些要求严格的“金课”却无人问津。这种“畸形”的选课现象,在绩点至上的升学环境里愈演愈烈。

“畸形”选课现象的产生,无非就是学生们要想评优、保研或申请出国留学,加权平均分是极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为了得高分而选择了“水课”;老师们讲授专业性强的课程,选课的学生屈指可数,由此产生极大的挫败感,部分老师甚至屈尊改变课程结构、放宽教学标准,以迎合学生们的喜好,更助长了学生们不良的选课风气,从此“劣币驱逐良币”。

然而这种“唯利是图”的选课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当初为了求高分选择“水课”的同学,在升入更高学府时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远远不够,大学所学的“水课”根本不能成为下一阶段学习的知识储备,只能从头来过,曾经选择的一时轻松,到最后还需要自己一点一点补偿。

不仅如此,当校园中被这种“唯利是图”的求学思想占据时,苦的还有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当辛苦修读一门高质量的课程后,所得分数却不如其他同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得来的多,而专注学术研究的老师,门下学生寥寥无几,也极大打击了其教学积极性,一旦产生恶性循环,“水课”将在选课中占据大多数比例,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下滑,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掺杂大量“水分”,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人才质量。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不能任由这种不良风气发展下去,想要培育出优秀的人才,提升课程的广度、深度以及挑战性是重中之重。

要通过调研掌握学生兴趣点,创新授课方式,提高学生选课积极性;教师在赋分过程中,要降低主观评价,可按照分数正态分布赋分,考教分离,多角度考察学生;除此之外,绩点不能作为唯一评判标椎,一名学生是否优秀,要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既展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进一步避免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发生。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