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网言网语

陪伴, 是对老人最好的“精神赡养”

2022-03-16 11:06: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有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每月给职工放两天陪伴父母假,并从教育社区等方面做起,多举措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使老年人更健康更幸福。

可以说,这一建议触到了当下老年人的痛处。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相对于行动不便,孤独才是他们心目中更可怕的事情。

我国现代的老人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子女虽有心孝敬服务,但是,许多年轻人为工作和生活奔波于各个城市,回家的机会少之又少,大多只是固定时间给父母打钱,却忽略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子女应该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位老人:他形单影只地生活在村庄里,常常望向远方傻乎乎的笑,原来是在期盼着外出务工的子女回家。而这样孤苦伶仃的老年人比例仍在不断增长,希望年轻人可以在情感上更加关注父母,别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口号,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再追悔莫及。

老年群体又是一个纯消费性群体,很多时候,他们被视为家庭的累赘。笔者曾遇到过一位老人,他的子女虽然生活在身边,但每日在家中总会被“教训”,脸上写满了憔悴与沧桑,这样的共同生活不配称之为“陪伴”。真正的陪伴应当发自内心,放下偏见,同他们一起做事,耐心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可以建立“老青共居”的生活模式。2021年在B站播出的节目《屋檐之夏》邀请了几位年轻人与老人共处一个屋檐下,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独居老人无人照料,离群索居;独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如水上浮萍无依无靠,让两者进行“一对一”帮扶,可以让他们互为依靠,共同筑起一个“家”。

老年人所需的陪伴不仅是儿女的陪伴,也有同龄人之间的陪伴。老年大学,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在上海有一对夫妻虽然身体不好,仍坚持每天去上老年大学,因为他们在那里感受到了快乐与朝气。老年大学让一群志趣相投的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内容,力求达到帮助老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老龄化问题是全社会应当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除了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多给予陪伴,让老年人的生活中重新充满欢笑,让他们度过幸福安稳的老年生活。(张华艺)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