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新人观澜

蒋安琪:青年遇上戏曲,缘何踏"浪"前行?

2022-04-29 14:38:4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劝千岁杀字—得啦个咙个—休出口—”这是京剧青年高铭遥的唱戏“日常”。这位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年轻“老票友”2021年在线下看了16场戏,去年还专门去看了“四大须生”之一马连良先生诞辰120周年的纪念展。当然,与高铭遥同样的青年戏曲爱好者还有不少。(4月29日 中国青年报)

当下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极大提速,民众把有限的闲暇时光投射于戏曲欣赏的时段日渐衰减。从表象上看,传统戏曲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以及慢条斯理的表演节奏,似乎很难与当代青年人的审美趣味与生活节奏相合拍。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现今戏曲为何又能踏“浪”前行呢?

戏曲的“回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使戏曲表演进一步向网络平台延展,让传统戏曲与当代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互动的空间,这一点在短视频平台上表现得尤为显著。抖音发布的《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显示,在线观看国家非遗戏剧相关视频的观众中,90后、00后观众占比超50%。这说明,常在网上冲浪,追求“时髦”的年轻人不但不排斥戏曲,反而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看戏主力”。

其次,现代戏曲创新的表达演绎、充满趣味的衍生文化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中青校媒调查中,63.23%受访者认为,一些戏曲衍生表演形式或产品,如戏曲普及视频、戏腔演唱、戏曲电影等,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戏曲;62.90%受访者认为创新的表现形式值得宣扬。以京剧为题材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是不少90后的京剧启蒙,华丽的戏服随着婉转的唱腔飘动,让京剧的美深入一代观影人的心中。最近“上戏416女团”爆火,戏曲与当下流行的女团话题相结合,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戏曲文化的传播中。

戏曲作为某种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发展至今,所承载的内容、形式和审美情趣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美的精华。中国戏曲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同时,这门艺术深深渗润于中化传统文化之中,与其相互渗透又相互独立,它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和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传承,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美与善。“国粹才是顶流”,中国戏曲中不变的艺术美和文化传承之美,才是其能踏“浪”前行的关键。

中国戏曲的踏“浪”前行,背后彰显的是当代青年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一代年轻人充满文化自信,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服装、音乐、活动更感兴趣”。正因为有着一代代青年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才能历久不衰,进而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