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好评中国

竞展“特色”,让孩子爱上劳动

2022-07-07 19:59: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左手抓一把秧苗,右手从左手中分出四五棵,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在一起,插进稻田里,要尽量插成一条直线……”近日,在南通都市农业公园,通州区平潮小学的孩子们认真地体验着插秧的辛苦与乐趣。(7月6日 江海晚报)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教育部将劳动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南通通州区率先作为,加大劳动教育研究和实践力度,有序推进新劳动教育实验,通过居家劳动和52个劳动教育基地,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52个劳动教育基地,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劳动实践教育,是极好的劳动体验,对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增加孩子的劳动认知、锻炼孩子吃苦耐劳的意志等,也是最理想的场所。

让孩子爱上劳动,需要“特色”教育。劳动教育课上什么、在哪儿上、由谁上,是学校、师生及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其实,让孩子爱上劳动,各地有各地的资源、特色、方法。该区在开足开齐国家劳技课程的基础上,推动“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初步构建了面向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性劳动的“五小”特色课程,包括“小神农课程”、“小鲁班课程”、“小主人课程”等;刘桥是南通板鹞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刘桥小学便以此为基础创建“丰真”风筝坊;西亭初中结合自己农村学校的特点,开发“一瓢园”葫芦科艺工坊,让孩子们沉浸在种葫芦、画葫芦、刻葫芦的“葫芦世界”里;对通州区实验小学运盐河校区的孩子们来说,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去学校里的“四时田园”种菜了,自从参加学校的劳动教育课后,孩子们通过劳动、观察、记录逐渐掌握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技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各个学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事实告诉人们,让孩子爱上劳动,最怕走过场。也不能只是要孩子学会“西红柿炒蛋”、为妈妈洗脚,而是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结合本地和本校资源,加以教育、引导,进而增强孩子们的体验,培养兴趣、爱好,促进其劳动习惯的养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开展劳动课教育,不能仅局限在学校,更应面向社会。通过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带领学生们到家具厂认识现代木工工具,到农业公园体验插秧乐趣,到电器厂寻访身边劳模、传承工匠精神等,劳动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们感知生活的能力,还能激发孩子们各方面的潜能,可谓好处多多,各地不妨“拿来”一用。(周志宏)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