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倪洋军:“多数群众不满公务接待查处”警醒啥?

    近日,中办和国办针对公务接待浪费现象制定新规,其中包含不准提供鱼翅燕窝、住宿以标间为主、不得送土特产、县级以上部分需要公开公务接待信息等一系列细则。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手机腾讯网进行的一项(18923人参与)调查发现,8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的公务接待浪费情况依然存在,84.2%的人直言不满意公务接待浪费的查处力度。88.6%的受访者认为,遏制公务接待腐败的根本是严控政府预算、公开“三公”经费支出等制度化约束。(2013年12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毋庸置疑,新一届中央自执政以来,狠抓作风建设、严刹“四风”问题,特别是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条例、禁令、通知,公务接待新规更是让干部群众充满期待。应该说,新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气象,但是,正如中国青年报等媒体所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还有部分群众对新规落实的效果并不满意。这一点很发人深思。

    禁令不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好制度必须有好执行,严禁令更需要有严落实。制度不执行,就是摆设;禁令不落实,便是一纸空文。就拿公务接待来说,新规颁布以来,从表面上看,频次、额度好像少了、低了,但是一些地方公务接待浪费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官员迎来送往依然没有减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在一些地方依然突出。为了规避禁令、逃避检查,由明转暗、从大酒店移到小食堂,如此等等的“变通”手段,使得禁令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打了折扣,甚至变成了废纸一张。诚然,规定让监督者和被监督者,接待方和被接待方,都有了一个参考的标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浪费、奢侈风气。但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否能完全根除陋习,主要看落实情况。强化落实、刚性落实,是遏制奢侈浪费之风的唯一选择。而落实绝不是纸上谈兵,必须真正落地、落实、见行动、见成果。

    监督不到位就会死灰复燃。作风问题具有反弹性,因此必须长期抓、抓长期,久久为功。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一旦监督不到位、监察不力,权力便会冲出制度之笼。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上级权力过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款接待浪费的产生。上级权力过大,尤其是行政审批权,这就导致下级的党政机关认为,必须要招待好上级才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项目、政策等,使得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招待成为一种惯例和陋习。在同级行政机关,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也在很多时候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特别是对于“一把手”的监督跟不上,纪律不严明,导致公务接待方面的有关规定常常形同虚设。因此,应该再加一把力,把滥用款项的个人或者接待双方都曝光,让浪费之风彻底刹住,特别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纪检监察系统也要及时暗访、纠察,共同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预算不公开难除接待浪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每到岁末年终,各级各地总会出现突击花钱,变相发福利等违规违纪行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对于财政资金的预算、决算、使用情况不够透明、不尽公开,不公开的体内或体外循环,让公家的钱成了“唐僧肉”。将政府预算引入监督审计,才能防止突击花钱和关起门来高标准招待。因而,要采取有力措施使得财务透明化、公开化。抓住公开透明这个根本,任何形式的违规公款消费,再怎样潜伏也会被揪出来。一方面需要加快改革公共财政预算制度,让所有的公款消费都在阳光下进行,不该花的钱一分也花不出去;另一方面,需要加快改革公款消费方式,通过探索公款消费社会化、定点化、外包化等措施,打造公开透明的消费环境,使公款消费随时随地都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让铺张浪费、滥用公款消费娱乐等没有市场、失去机会。

    公务消费、公款接待,说到底,花的都是群众的血汗钱。而公款接待浪费现象能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对公务接待浪费奢侈行为的查处能不能让群众满意,是关乎党和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的大事要情,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霍骋远】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