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洪无灾”,科技改变自然

2016-09-13 16:02:1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改变自然就要遵循自然规律,土壤瘠薄,那就聚土;干旱缺水,那就聚水。“加高梯田埂”“渠道网山头”,这些朴实而蕴含科学道理的办法,把荒山秃岭变得绿意葱葱……

    从1996年8月我省太行山中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开始,20年来,李保国深入1200多个山区受灾村庄,探查成灾原因,掌握了两万多个数据,探索了以“蓄、集、整、改、排”为一体的标准化“太行山片麻岩区防洪减灾工程技术”,在前南峪村、岗底村、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葫芦峪建成“小雨中雨不出田,大雨来了不出川,暴雨来了不毁地,遭遇山洪不见灾”的良性水生态体系。(9月13日 《河北日报》)

    提及李保国,“太行新愚公”、“科技财神”、“农民教授”众多头衔于一身,他扎根深山、带领群众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如果没有新闻报道,或许人们对他在太行山区防洪减灾中的贡献并不是很了解,前南峪模式、岗底模式、绿岭模式,他带领群众发展果树种植,闯出一片新天地,在果树培育过程中,结合山区实际,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土保持和防洪减灾体系,改变了当地群众靠天吃饭的历史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沿川冲走河滩地,十年九灾不保收。”这是当时前南峪的真实写照。改变自然就要遵循自然规律,土壤瘠薄,那就聚土;干旱缺水,那就聚水。“加高梯田埂”“渠道网山头”,这些朴实而蕴含科学道理的办法,把荒山秃岭变得绿意葱葱,依靠科技的力量改变自然,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大山里“过洪无灾”不正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强调“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李保国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探索的以“蓄、集、整、改、排”为一体的标准化“太行山片麻岩区防洪减灾工程技术”,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以科技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现实典范。

    李保国及其科研团队科技治山成果,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过洪无灾”的背后给人们留下了更多启迪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江全)

相关新闻

石家庄“7·19”洪灾中受损严重的学校基本修缮完毕

2016-09-02 10:56:59

昨天是全市小学生结束假期,返回学校上课的日子,那么,灾后受损的学校是否已经完全修缮?孩子们能否按时坐在教室里?

洪灾后农房恢复重建时间表:易地迁建农房年内全部开工

2016-09-02 08:55:25

近日,省住建厅印发《关于推进“7·19”特大洪水灾害农村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通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