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让高腔梆韵更精彩

2016-09-29 17:33: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让我们在这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梆子声腔中期待着,通过这次展演活动,吸引到更多的人走进河北、了解河北,更希望河北梆子在更大的舞台展现其独特魅力,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

    高腔梆韵唱盛世,同心筑梦叙华章。9月28日晚上,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河北石家庄人民会堂拉开帷幕,上演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梆子声腔名家名段演唱会。据悉,来自河北、天津、山东、山西等11个省(区、市)、32场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将相继亮相,涉及河北梆子、秦腔等21个剧种,每天都有好戏上演。(2016年9月29日《河北日报》)

    梆子声腔,是我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之一,是最先出现的板式变化结构声腔,因“以梆击节”而得名,一向以高亢激越,悲壮粗犷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梆子声腔艺术发端于黄土高坡的秦腔,带着八百里秦川的苍凉和厚重一路东行,衍生了晋剧、豫剧、蒲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20多个地方剧种。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是梆子声腔各个居种、各个院团及其优秀剧目的首次大会师,汇聚了各参演剧种中最精彩的选段,充分展示各种梆子声腔的独特风采和韵味,无疑也是梆子声腔传承、创新和发展的一次戏曲盛宴,让广大观众充满期待。

    又闻梆子腔,牵起记忆深处的那丝温暖。小时候在农村看的梆子戏,都是河北梆子,是那种地道的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北方戏,深得百姓喜闻乐见。现在想来,舞台上的那些角儿在岁月风尘里留下的、存在的,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结?我想那应该是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守护、一种传承, 2006年5月河北梆子被列入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剧目选择上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方针,就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律,让我们看到了梆子声腔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实际上,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经发展、兴盛、衰落,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几乎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开始全面复苏,已蔚成全面复兴的局面,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思想舆论、传播戏曲文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不过,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现代大众传媒和艺术形式不断丰富,群众艺术欣赏取向多元化发展,河北梆子演出市场低迷,受众老龄化,艺术专业招生难、生源少,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危机,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传承创新发展河北梆子已是刻不容缓。这次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无不为河北梆子的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一次有力时机,也不失是一次良好的启新仪式。

    从传承保护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保护传承体系,突出集中抢救保护、剧目精品建设、原生态保护、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观众人群培育等重点,比如有计划地开展河北梆子剧种的文化生态及濒危状况的调查研究,推进相关搜集、整理和研究工程,以艺术专著形式完整系统地保留下来;开展抢救性录制传统剧目,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河北梆子剧种数据库,使其在保护中得以传承;设立河北梆子等艺术发展基金,加大保护传承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河北梆子等戏曲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等,使河北梆子在传承保护中焕发光彩。

    从创新发展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实施有力策略,创新舞台表现形式、创新演出剧目内容,为河北梆子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戏剧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民群众,来自于丰富的生活土壤,而戏剧艺术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喜爱、参与和传承。河北梆子是我们的传统艺术,需要一代代传承发展下去,关键是要在创新中激发艺术活力,着眼不同层次人群的欣赏口味,将河北梆子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融进现代艺术元素,增加剧目的观赏性,打造一批“接地气”的剧目精品,积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与时代同行。

    “金牌调来银牌宣,王相府来了我王氏宝钏……”好戏已上演,让我们在这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梆子声腔中期待着,通过这次展演活动,吸引到更多的人走进河北、了解河北,更希望河北梆子在更大的舞台展现其独特魅力,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勃勃生机,更加精彩纷呈。(刘凤敏)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