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观沧海】心路丨塞罕坝精神④——无悔选择,用青春成就绿色梦想(下)

2016-09-30 11:34:23 来源:e观沧海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贾东亮

    文▏陈彦娴

    冬天,林场场长带领我们在马蹄坑清理火烧残木。当时,马蹄坑只有两间草房,林场照顾我们女同志,让我们住在草房里,男同志都住窝棚。山上的雪有半米多深,我们带着棉帽子,穿着毡疙瘩,打着裹腿,背着一根五六斤重的大麻绳,要走六七里地才到达山上。男同志负责采伐残木,我们女同志拖坡,由于雪深没有道,一开始拖十分吃力,下坡地段还好一点,到了平地要使出全身的力量才能拖动。

    当时我们都比着赛的干,你拖的多,我比你拖得还多,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汗水把棉袄都湿透了,棉衣结成冰甲,鞋冻成冰砣,走起路来哗哗响。一天下来,脸被冻得起了泡,肩被磨得血红,棉袄被刮破了。回到营林区天都黑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吃口莜面苦力,啃口咸菜,再把棉袄缝好,然后倒头便睡。第二天又照常上山,就这样我们一干就是一个多月,我们的付出却为来年机械造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第二年春天机械造林大会战,为按时完成任务,上至书记、场长,下到普通工人全部要到造林一线。领导每人带一个机组,一台拖拉机挂三个植苗机,每个植苗机上坐两名投苗员。当时我是投苗员,负责从取苗箱里把一棵一棵带有泥浆的树苗取出,放到植苗机上。要求投苗员手拿苗子要快,放的要准,防止漏投。我们就是这样两手不停的取苗、放苗,取苗、放苗,植苗机在高低不平的山地上来回颠簸,取苗箱里的泥水不断的溅到身上,再加上风刮起的沙尘,我们在冰冷的植苗机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就像刚刚从泥坑里爬出来似的,根本分不清哪个是领导哪个是工人。

    上世纪60年代,林场交通闭塞,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土路。冬季大雪封山,林场基本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状态。有一年冬天要回家过年,塞罕坝的大雪下了1米多深,总场派一辆大卡车送我们,卡车前面是一辆55马力的链轨拖拉机推雪开道,拖拉机在前面推出了道路,后面的路又被狂风卷起的雪给埋上了,走了整整一天才挪出4公里,拖拉机掉进了路下的雪坑里,汽车也抛锚了。没办法,我们只好一个拉一个的手,摸着黑回到了场部。

    还有一年正月,一个职工家属抱着孩子回围场县四区的娘家。她坐在卡车的车厢里,车厢里挤满了人,由于天气寒冷,妈妈生怕把孩子冻坏了,人越冷越挤,她越给孩子蒙被子,等下车打开被子一看,不满周岁的小男孩儿就这样活活给闷死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林场也在一天天的变化;随着林场的变化,我的工作也在变。我先后在林场的粮食所、学校、修理厂、汽车队等单位从事过不同的工作。现在尽管我们创业者都退了下来,可是我们的子女们又接过了我们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在继续传承着我们的事业。

    回首昨天,数十载弹指一挥间。看到林场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建造成世人瞩目的人工林海,我想,我们当时受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我们的晚年生活和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林场在围场县城新建了职工住宅楼,退休的老人们全部都搬进了县城,住进了楼房。总场专门为我们设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我们在那里唱歌、跳舞,安享晚年,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春花秋实,沧海桑田”,我们终于用青春、汗水和生命换来了这百万亩林海。我们为之自豪!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要是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会如何选择?”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塞罕坝!因为这里是我成就绿色梦想的地方,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生命,我的一切!选择塞罕坝,我无怨无悔!”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