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郭晨晨:我们不需要“幸灾乐祸”式的爱国主义

2019-04-18 18:00:4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2019年4月15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导致建筑的塔尖和房顶坍塌,附近的脚手架被烧毁,美丽的玫瑰花窗被烧毁,据悉,这次造成的损害重修得需要8至10年。法国人民为之悲痛,全世界为之扼腕。可就在全世界都在惋惜这举世珍宝被无情摧残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想起当年的火烧圆明园,现在的法国,就是一报还一报。

类似的声音不在少数,认为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实属“活该”。他们对于世界文物的损坏没有一丝的惋惜之情,一味的强调“天道好轮回”,满足“大仇已报”的快感,这是正确的爱国主义吗?很显然,这不是,或者说这不应该是我们应该秉持的爱国主义。

这种“幸灾乐祸”式的爱国主义是狭隘的,甚至是无知的。它不会让国人更爱国,只会带偏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国人建立正确的爱国观、价值观,把历史问题当成私人恩怨来看待,终会应了那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是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可取的。

文物无国界,当属于全人类。当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我们背负了一百多年的心灵创伤。对于15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浩劫,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谴责:有一天,有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打劫,一个放火……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他是法国人,但却依然谴责过去英法联军犯下的罪行,正是因为他知道,文物无国界,文物承载的是人类千年的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珍宝,不仅限于一个国家那么简单,而罪过同样也不仅限于一个国家。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有朝一日“以牙还牙”,而是为了“珍惜当下”。因为有过分裂,我们才知统一的可贵;因为有过战争,我们才知和平的珍贵;因为失去文明,我们才更要珍惜现在仅存的文物。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应该秉持正确的爱国观,正视历史,珍惜当下,摒弃“幸灾乐祸”式的爱国主义,努力奋斗,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真正的实现“少年强,则国强”,才是最正确的爱国主义。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