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兴冀之声>>

让“消费扶贫”为贫困群众注入内生动力

2019-11-25 19:57: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我在塞外康保有只羊”旅游消费扶贫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市举行、20家承德企业参加天津消费扶贫展销会、多家保定企业入驻北京消费扶贫产业双创中心……今年以来,河北省积极抢抓北京、天津对口扶贫机遇,将京津优质资源与张家口、保定、承德产业基础特色和发展需求统筹起来,将强化京津外部帮扶和培养当地内生动力统筹起来,扶贫协作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1月25日《河北日报》)       

消费扶贫,作为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其最大特点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增收效应。从更深层意义看,消费扶贫不同于简单地给钱给物和解决眼前问题,更能为贫困群众注入内生动力。截至今年10月份,京津采购、销售河北省受援县特色农产品46.44亿元,其中北京45.72亿元、天津0.72亿元,有效促进了河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消费扶贫是拉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引擎。从本质上来说,消费扶贫是一种“你卖我买”的商品交换行为,要实现买卖双方互利共赢,其关键要找到双方的利益连接点,也就是贫困群众的产品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要有“可保证的品质”。唯有如此,消费扶贫才能把消费潜力变成脱贫的内生动力,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在与京津精准对接中深入推进消费扶贫,目前与京津两市市本级协商确定361个帮扶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值得关注和期待。      

毋庸讳言,要让贫困地区的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就必须打通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堵点和痛点,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让产品真正流动起来。同时,要让消费获得“可保证的品质”,则必须坚持品质为先、诚信交易,让特色产品绿色安全,让乡村旅游远离宰客等乱象,为消费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市场基础。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贫困地区和消费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也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发力,合力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消费扶贫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不少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地区产品,一些地方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应该看到,有的贫困地区并不缺少资源禀赋,一些优质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休闲绿色农业等,因受制于诸多因素往往打不开销路,间接挫伤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通过消费扶贫不仅帮助当地贫困群众直接创造财富,也让当地群众增强了市场意识,让脱贫的机会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如今,河北省消费扶贫深入开展,产业对接更加精准,劳务协作平台多样,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全部完成2019年度京冀、津冀扶贫协作协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消费扶贫是一条由生产、流通到销售、消费组成的长链条,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元渠道,特别是通过互联网电商,购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让大城市与贫困山区之间有了“直通车”,让贫困户产品销售有了渠道,增收有了门路,发展有了劲头,从而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增收脱贫。从这一点而言,消费扶贫属于“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可以让贫困群众看到自己产品的价值,更能够有效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因此,从长远来看,比起“直接给钱”式的扶贫,消费扶贫更能有效提升扶贫的深度和高度,促进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刘凤敏)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