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刘宝庆:大学生回乡种杨梅,也是一种好选择

2020-07-16 19:56:3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作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的倪晓军,1997年从浙江大学管理系毕业后不久,阴差阳错又回到农村,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杨梅种植户。堂堂浙大毕业生,种杨梅能有什么出息?面对这样的质疑,倪晓军用时间和成绩给予了有力回击:在浙江杨梅擂台赛上,他连续两届蝉联荸荠种和东魁种双料冠军。(7月15日《扬子晚报》)

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回乡种田,这在多数人眼里就是没有出息,十年寒窗苦也是白费了。其实,这种出乎意料的就业方式也并非倪晓军第一人。多年前,就有北大学子陆步轩在家乡街头卖猪肉;前几年出现过博士生送快递,还有媒体不久前报道的“网红保姆”刘双等。

我们常说,现在大学生、研究生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但如果大学生真的放下身段了,从事社会底层工作,别人又拿“读书无用论”说事。所以,在就业上还是多问一问自己的内心,只要干自己想干的工作就行了。事实上,一个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回到农村当农民,这在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一方面父母亲友不理解,在农村出一个大学生多么不容易,毕业了回到农村种田,对父母的打击肯定很大;另一方面,社会上流言蜚语也是不小的压力,在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十年寒窗,就是为了走出农村,出人头地,在城市谋求一份体面工作。

不被体面工作诱惑,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农村当农民,值得为之点赞。尽管一时受到委屈,但只要埋头苦干,在广阔的农村一样也能干出成绩,这样的人生同样精彩,更是可圈可点。大学生在就业上也要改变观念,施展才能不一定非要在北上广等城市。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但大学生就业难还是依然存在的。所以,选择过渡就业也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当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学生在择业上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符,同时兼顾工资待遇高、上升空间大的单位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谁不想有个好的发展呢。但现在面对的现实是,这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所以,在就业上还须打破传统择业的惯例,不妨先过渡就业,换句话说,就是先就业后择业。这是为国分忧,也是解决当前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

年轻人放飞自我,这是好事。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在就业方式上不可能沿袭老一辈的做法,把捧着“铁饭碗”当作人生的追求。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学府,也是训练思维方式的地方,我们在找工作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学以致用”,有时候有可能有所突破,有时候也可能迂回一下,这些都是人生的好选择。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霍骋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