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铿锵而歌

谢晓刚: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电诈“魔爪”

2022-08-11 10:30: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有的不法分子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有的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有的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记者近日采访发现,电信诈骗的“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8月10日《工人日报》)

天下苦电信诈骗久矣,成年人的世界如此,更何况是认识能力较低、心智不成熟、生活经验缺乏的未成年人。从新闻报道可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爱玩游戏、喜欢购买装备的心理,以游戏装备等免费领为由,不断在为未成年人“量身定做”诈骗手法。仅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就已处置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万余起,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电诈“魔爪”已是刻不容缓。

前不久,国家网信办曝光了7起涉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类型:打着“免费赠送皮肤”的旗号,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者是支付宝账号以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诱骗未成年人进入到明星粉丝群,然后一步步进行诈骗。这些典型案例的曝光,对于未成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庭都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

从中亦可见,未成年人掉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除了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外,沉迷网络和财产风险意识淡薄等因素相互叠加,最终被诈骗份子趁虚而入,造成财产损失。找到症结,对策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治理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该承担起相应责任,齐抓共管,合力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牢固的防诈防线。

具体而言,要以法治课、案例警示等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为电信网络诈骗套路“画像”,提高孩子预防诈骗的意识。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在尽到加强孩子网络使用行为引导和监督义务的同时,管好钱财,理性控制孩子的零花钱,从源头上切断诈骗得逞的路径。网站平台应扛起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严禁利用算法向未成年人推送包含危险行为、违反公德行为和不良嗜好的信息内容,不得研发上线诱导打赏等功能模块,进一步健全防诈机制,堵住管理漏洞。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电诈“魔爪”,努力让每一位未成年人都远离“电诈”陷阱,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教育等手段,不断提升行业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生态,为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责任编辑:霍骋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