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真维斯楼”挂牌,“大学精神”下岗
河北新闻网
2011-05-24 19:13
责任编辑:霍骋远
【字号

本站搜索

    23日,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有网友将照片传至网上,引起广泛关注。有不少大学生调侃称:“要向清华看齐,争取个班尼路楼来。”据悉,在清华的教学楼当中,被企业冠名的这是第一个。(5月25日人民网)

    大学校园里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被商家看中不足为奇。真维斯看中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并花钱“冠名”,单纯从商业的角度看,没什么不妥。商家做广告,只要不违法,在哪儿都能做。但就清华大学,中国顶尖高校来讲,把“教学楼”变为“真维斯楼”,容易让人“想偏”——表面上,“教学”穿上“休闲装”;本质上,大学精神在“裸奔”。如果清华的每一个建筑都染上商业色彩,还是昔日的“清华园”吗?只怕成了“杂货店”。

    “真维斯楼”挂牌,“大学精神”下岗。有人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失去了脊梁,泯灭了精神,只余下赤裸裸的追名逐利。资本逐利、商家逐利,是属性所在。高校逐利则是将大学精神“秒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逐利的高校能有多少心思用于教育改革与教学创新?“人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眼睛一红,心就黑了。”人是这样,高校亦如此。

    高校除了“被挂牌”,还有“买招牌”。王明夫、阎学通、彭剑锋、林毅夫、胡鞍钢、郎咸平、钟朋荣……正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师,才吸引了千万身家的老总于博报名参加清华大学的“总裁研修班”。课程将尽,这些专家学者无一在课堂上露过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了于博状告清华大学以欺诈手段招生一案。有关人士认为,在非学历培训领域,高校的金字招牌是最吸引人的。名校基本做的是“无本万利的生意”,光一个学校的牌子,就要拿走这些高价班学费的好几成。高校“卖招牌”式的培训,是教育培训市场化的“缩影”,也是“魔影”。

    不久前,教育部下属的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报告认为,在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学费收入在学校日常运行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旦生源不足,高校的倒闭将不可避免。高校“量变”能否引起高教“质变”?当高校面临“生与死”的挑战时,就会倒逼高等教育的改革。其实,清华大学真的不能穿着真维斯“休闲装”,从知名度与高校教育的地位来讲,清华都有责任和义务率先进行高等教育改革,应该“很忙无闲时”。

    温家宝总理曾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恰恰,诸多高校没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大学精神也在逐渐丢失,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承担培训高等人才的高校,一旦“灵魂出窍”,大学精神只能“梦游”,人才战略就成“浮云”。重塑大学精神,重启高教改革,迫在眉睫。

  (安徽 王旭东 )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